阿哈姆(克什米爾·謝維主義)

阿哈姆,一個概念克什米爾·謝維主義,被定義為至高的心(hṛdayam)[1]超越自己,最高我意識[2]或無限意識。[3]空間阿哈姆在哪KhecarīMudrā(在心臟空間中的自由運動)已實現。KhecarīMudrā被認為是精神進化的最高狀態。

創建的基材

什麼時候Śiva想要創造,第一步據說是內部空間(他內心的空間)的創造 - 能量那將是新世界的底物。這個地方稱為阿哈姆這意味著“我”梵文。因此,絕對首先創造了人,阿哈姆,從這個神聖的人那裡將出現表現本身。

阿哈姆mātṛkā(音量能的輪子),所有類別的基本特性Pṛithvī tattva(地球)Sadāśiva tattva,。[4]阿哈姆是最後一個休息的地方,住所,所有眾生的住所,世界的容器。[1][5]

終極咒語

另一個定義阿哈姆是原始咒語,[6]先驗咒語,[7]所謂的心 - 比賈(心臟的咒語) - 意識的力量和力量。[8]作為至高無上的咒語,阿哈姆Matravīrya(咒語的效力)。[9]因此實現了阿哈姆賦予對任何咒語的權力。[10]

濕婆和沙克蒂的聯合形式

阿哈姆,至高無上的方面Śakti實現。阿哈姆是個ŚaktiŚiva換句話說,Śiva的擴展。[11]另一種描述方式阿哈姆ŚivaŚakti[12]情感(Visarga)至高無上的方面(阿努塔拉)。[10]

詞源

Aham由A+HA+M形成Śhiva(一個),Śakti(HA)和Bindu(M)。[13]m是最後一點,聯合ŚivaŚakti,他們溶解成Paramaśiva。這三角形A+HA+M的本質是特里卡系統。[14]a+ha+m形成sṛṣṭi bīja(發射的種子),一種與擴張和創造能量相同的咒語。[15]

阿哈姆也可以定義為:a =阿貝達(非差異),ha =巴達(分化)和M =Bhedābheda(分化和非分化)。[16]

瑪哈,阿哈姆的鏡像

另一方面,馬哈,鏡像的圖像阿哈姆[17]由MA+HA+A形成,代表saṃhara bīja(重吸收的種子) - 與精神進化過程相同的咒語,[15]或換句話說,將表現形式重新吸收回到絕對中。在馬哈,Śakti(ha)進入bindu(m)(有限的存在),並與最高(a)團聚。[18]

也可以看看

參考

  1. ^一個b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78頁
  2. ^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131頁
  3. ^Paul Muller-Ortega的三合會心臟,第145頁
  4. ^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194頁
  5. ^Paul Muller-Ortega的三合會心臟,第179頁
  6. ^Kuṇḍalinī,深度的能量,第214頁
  7. ^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180頁
  8. ^Paul Muller-Ortega的三合會心臟,第163頁
  9. ^Paul Muller-Ortega的三合會心臟,第160頁
  10. ^一個b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195頁
  11. ^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127頁
  12. ^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194頁
  13. ^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55頁
  14. ^Kuṇḍalinī,深度的能量,第32頁
  15. ^一個b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13頁
  16. ^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30頁
  17. ^Paul Muller-Ortega的三合會心臟,第159頁
  18. ^Parā-trīśikā Vivaraṇa,Jaideva Singh,第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