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sdair MacIntyre

Alasdair MacIntyre
Alasdair MacIntyre.jpg
MacIntyre於2009年
出生
Alasdair Chalmers MacIntyre

1929年1月12日(93歲)
格拉斯哥,蘇格蘭
母校倫敦皇后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
牛津大學
值得注意的工作美德之後(1981)
配偶
  • 安·佩里
    m.1953年;div。1963年)
  • 蘇珊·瑪格麗·威蘭斯(Susan Margery Willans)
    m.1963年;div。1977年)
  • Lynn Sumida Joy
    m.1977年)
時代當代哲學
地區西方哲學
學校
機構
學術顧問Dorothy Emmet
主要利益
值得注意的想法

Alasdair Chalmers MacIntyre/ˈæləstərˈmækɪnˌtaɪər/;出生於1929年1月12日)是蘇格蘭裔美國哲學家道德政治哲學哲學史和神學。[2]麥金太爾的美德之後(1981)是20世紀英語道德和政治哲學最重要的作品之一。[3]他是當代亞里士多德倫理與政治研究中心(CASEP)的高級研究員倫敦大都會大學,名譽哲學教授聖母大學,以及巴黎圣母院道德與文化中心的永久傑出研究員。[4]在他漫長的學術生涯中,他還曾在布蘭代斯大學杜克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 和波士頓大學.

MacIntyre於1929年1月12日出生格拉斯哥,到Eneas和Greta(Chalmers)MacIntyre。他受過教育倫敦皇后學院,並且有一個藝術大師來自曼徹斯特大學並從牛津大學。他於1951年在曼徹斯特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他嫁給了安·佩里(Ann Peri),他和他有兩個女兒讓和托尼(Jean and Toni)。[5]他在利茲大學, 這埃塞克斯大學牛津大學在英國,在1969年左右搬到美國之前。麥金太爾一直是知識分子游牧民族,在美國的許多大學任教。他擔任以下職位:

他還曾擔任過訪問教授普林斯頓大學,並且是前總統美國哲學協會。2010年,他被授予阿奎那勳章美國天主教哲學協會。他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當選1985年),英國學院(1994),皇家愛爾蘭學院(1999),美國哲學學會(2005)。

從2000年開始,他是John A. O'Brien牧師的哲學系高級研究教授(自2010年以來的名譽)聖母大學印第安納州, 我們。他還是名譽教授和名譽教授杜克大學。2010年7月,他成為倫敦大都會大學當代亞里士多德倫理與政治研究中心。自從2010年從積極教學退休以來,他仍然是巴黎圣母院道德與文化中心的高級傑出研究員,[6]他保留辦公室的地方。他繼續進行公開演講,其中包括年度主題演講,作為倫理和文化秋季秋季會議的一部分。[7]

他已經結婚三遍。從1953年到1963年,他與安·佩里(Ann Peri)結婚,他有兩個女兒。從1963年到1977年,他嫁給了前老師,現在詩人蘇珊·威蘭斯(Susan Willans)與他有一個兒子和女兒結婚。自1977年以來,他與哲學家林恩·喬伊(Lynn Joy)結婚,後者也是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的哲學教師。

哲學方法

麥金太爾的道德哲學方法交織了許多複雜的鏈。儘管他在很大程度上旨在基於美德恢復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學,但他聲稱對這項任務具有“特殊的現代理解”。[8]

這種“特殊的現代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涉及麥金太爾的道德爭端方法。與某些不同分析哲學家誰試圖根據理性,MacIntyre利用倫理學的歷史發展來規避“不可估量”的道德觀念的現代問題,其優點在任何共同的框架中都無法比較。下列的黑格爾科林伍德,他提供了一個“哲學史”(與分析和現象學方法相反),從一開始就承認,“沒有任何理性的代理人可以決定“道德哲學的結論”。[9]

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中美德之後,他棄用了啟示思想家推斷獨立於普遍的理性道德目的論,失敗導致拒絕道德理性,諸如弗雷德雷西尼采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 和查爾斯·史蒂文森。他強調了對理性的高估是如何導致尼采完全拒絕道德理性的可能性的。[10]

相比之下,麥金太爾(MacIntyre相對論或者情感主義者任何道德理性的否定(尼采,薩特和史蒂文森的錯誤結論)。他恢復了傳統亞里士多德倫理在中世紀的著作中,其目的論描述了對善和道德行為托馬斯·阿奎那。這個亞里士多德-thomistic他建議,傳統介紹了“迄今為止的最佳理論”,這兩種事物的狀況以及我們應該採取的行動。

更籠統地說,根據麥金太爾的說法,道德爭端總是發生在思想的敵對傳統之間和依靠繼承的思想存儲,預設,類型的論據以及共同理解和方法的情況下。即使道德哲學中的一種傳統在邏輯上沒有明確的方式來駁斥另一種傳統,但反對的觀點可以使彼此的內部連貫性,解決富有想像力的困境和認知危機,並取得成果。[11]

主要著作

美德之後(1981)

可能是他最廣泛閱讀的作品,美德之後麥金太爾已經五十多歲時寫了。到那時,麥金太爾一直是一個相對影響的分析哲學家馬克思主義者彎腰的道德詢問是以“零碎的方式進行的,首先關注這個問題,然後是在許多分析哲學的模式特徵上進行的。”[12]但是,在閱讀了作品之後托馬斯·庫恩Imre Lakatos科學哲學認識論,MacIntyre受到啟發,改變了他的思想的全部方向,撕毀了他一直在研究的手稿,並決定查看現代道德和政治哲學“不是從自由主義的角度來看現代性,而是從……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實踐的角度來看。”[13]

一般而言,美德之後要解釋現代社會中現代道德話語的功能障礙,並恢復亞里士多德的替代目的論理性的替代方案美德倫理。麥金太爾的菲利普為渴望保護其傳統生活方式免受腐蝕資本主義的當地社區的自衛政治闡明自衛政治自由市場.[14]

誰正義?哪個理性?(1988)

麥金太爾(MacIntyre美德之後。具體而言,麥金太爾認為,競爭對手和在很大程度上不兼容的正義觀念是競爭對手的結果和在很大程度上不兼容的實踐理性形式的結果。這些競爭性的實踐理性形式及其正義觀念反過來又是“社會體現的理性探究傳統”的結果。[15]儘管麥金太爾對傳統的處理非常複雜,但他確實給出了一個相對簡潔的定義:“傳統是通過內部和外部辯論來定義和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的一個論點。[16]

許多誰正義?哪個理性?因此,不僅要為讀者示例MacIntyre認為實際的競爭對手傳統以及它們可以分裂,整合或互相打敗的不同方式(例如,例如,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Thomist),而且還可以證實實踐理性和司法概念如何有助於構成這些傳統。具體而言,據他說,亞里士多德和休ume提出的關於正義的不同說明是由於其基本差異概念方案.[17][18][19]MacIntyre認為,儘管它們的不可通信能力不可公配,但外星傳統可能會在理性上互相參與,尤其是通過一種內在的批評,利用同情心的想像力,然後將競爭對手的傳統陷入“認知危機”,但也可以通過有能力。從自己的傳統中解決共同的或類似的問題和困境,這些問題與競爭對手的方法保持不差。[20]

MacIntyre的說法還捍衛了另外三篇論文:首先,無論是在傳統中是否有意地進行所有理性的人類詢問;其次,競爭對手傳統的不可估量的概念方案也不需要相對主義或者透視主義;第三,儘管這本書的論點本身是試圖在特定傳統(湯姆主義亞里士多德主義)中給出的普遍有效的見解,但這並不需要暗示任何哲學上的不一致。

道德探究的三個競爭對手版本(1990)

道德探究的三個競爭對手版本1988年,麥金太爾(MacIntyre)首次在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美德之後。正如其標題所暗示的那樣,MacIntyre在本書中的目標是研究當今知識分子的三個主要競爭對手傳統(百科全書,家譜和傳統),反過來又是根據19世紀後期出版的一篇規範(第九版百科全書大不列顛弗雷德雷西尼采道德家譜教皇獅子座十二世Aeterni Patris, 分別)。MacIntyre的書最終進行了一系列複雜的內部和外部批評,對百科全書和家譜立場進行了辯護Thomism作為目前提供的道德探究最具說服力的形式。他在尼采的第IX章中的批評米歇爾·福柯族譜模式隱含地致力於無法說明自己的自我的解放和連續的自我概念,這尤其受到影響。

在這些講座中,麥金太爾的理性探究的傳統描述表明了改革,他在第X章中探討了這一改革,既是作為一種類型的演講,又是大學作為機構。為了推進理性的調查,麥金太爾認為,講座應該考慮講師和學生的傳統構成角色。作為明確表達的傳統成員的講師,應吸引學生,被公認為與講師自己和/或競爭對手傳統的各種關係,這是在歷史上文化的家庭傳統進步中的材料上。為了支持此類講座和有關研究方面傳統的調查,大學應成為發展和吸引人的競爭對手傳統的論壇。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論壇將邀請在傳統中有意形成,並支持學習如何通過富有想像力的參與來面對競爭對手的傳統。對於研究人員而言,邊境的詢問必須朝著整體,跨學科的敘述邁向理論和實踐,並由從業者社區成員一起進行,以傳統為中。這種傳統的探究以自己的方式有助於研究人員的託管傳統。此外,在改革的大學環境中進行此類探究將支持主持人之間的傳統及其競爭對手之間的遇到,從而通過富有想像力的競爭與競爭對手的觀點互動,從而成為自己和他人的傳統。公眾在適當改革的大學中舉辦此類參與,包括從互補的角度來達成協議的機會和提高差異的機會,將支持在競爭對手傳統之間對合理優勢的共同主張之間的兩種裁決,以及將學生啟動到盈利所需的技能集中加入並評估此類遭遇。

依賴的有理動物(1999)

儘管美德之後試圖通過求助於社會實踐的求助以及對“任務”和“傳統”的理解來說明美德依賴的有理動物是MacIntyre在生物學中的一項自我意識的努力。麥金太爾(MacIntyre)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寫下了以下轉變:“儘管確實有充分的理由否認亞里士多德生物學的重要因素,但我現在認為我在假設倫理學獨立於生物學的可能性是可能的。”[21]

進一步來說,依賴的有理動物試圖做一個整體基於我們當前的最佳知識(與具有歷史性的基礎主張),“人類脆弱性和殘疾”是“人類生命的核心特徵”,而單個人類的“依賴的美德”是“人類生命的主要特徵”,對個人的“人類脆弱性和殘疾”是基礎的。他們從嬰儿期到成年和老年的通過。[13]正如MacIntyre所說:

對於其他人來說,最常見的是我們的生存,更不用說我們的繁榮了……如果我們要從動物條件發展到獨立理性的特工,這將是本書的核心論文,我們需要的美德是我們所需要的美德,以及我們需要的美德,如果我們要面對並應對自己和他人中的脆弱性和殘疾,屬於一組美德,那是依賴理性動物的獨特美德[22]

參與有關人類生物學的科學文本以及哲學人類學,MacIntyre將人類識別為與其他動物(如海豚)的智力和依賴性的連續規模。他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破壞他認為是自主的道德和道德問題的無形,獨立的推理者的虛構,以及他所謂的“自給自足的幻想”,這是西方大部分倫理所延續的,尼采以尼采的最終形式達到頂峰übermensch.[23]他試圖證明我們的體現依賴性是我們物種的確定特徵,如果我們曾經蓬勃發展,我們需要蓬勃發展某些種類的良性性格,那就是能夠首先權衡道德哲學的智力複雜性的獨立推理者。

美德倫理

MacIntyre是最近感興趣的關鍵人物美德倫理,確定了核心問題道德與關於如何過上美好生活的習慣和知識有關。他的方法試圖證明這一點判斷從善良發出特點。成為一個好人並不是要遵守正式規則。在闡述這種方法時,MacIntyre了解自己正在重新設計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目的論.

MacIntyre強調了針對從事“實踐”的社區定義的道德商品的重要性 - 他稱之為“內部商品”或“卓越商品”,而不是專注於獨立於實踐義務道德代理人(道義學倫理) 或者結果特定行為(功利主義)。在最近復興之前,歐洲/美國學術界的美德倫理主要與現代哲學家(例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托馬斯·阿奎那)有關。麥金太爾(MacIntyre)辯稱,阿奎那(Aquinas)與亞里士多德主義對奧古斯丁主義的綜合綜合,比現代道德理論更具洞察力,這是在社會實踐和人類生活中的“終結”(“結束”或完成),在行為的道德中可以評估。他在美德倫理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可以在他的1981年書中找到美德之後.

MacIntyre打算美德補充而不是替代道德規則。確實,他將某些道德規則描述為“異常”或無條件的。麥金太爾認為他的工作是在“美德倫理”之外的,因為他對特定,歷史悠久的社會實踐的肯定了美德。[24]

政治

從政治上講,麥金太爾的道德規範會捍衛對實踐內部的亞里士多德“卓越商品”,以反對現代追求“外部商品”,例如金錢,權力和地位,這是基於規則的特徵,功利主義韋伯利亞現代機構。他被描述為“革命亞里士多德人”,因為他試圖結合他的歷史見解馬克思主義者過去與那些托馬斯·阿奎那亞里士多德麥金太爾轉換為天主教。為了他,自由主義後現代消費主義不僅證明資本主義是合理的,而且還可以維持並在長期內告知它。同時,他說:“馬克思主義者總是回到相對簡單的版本中康德主義或功利主義”(美德之後,第261頁),並批評馬克思主義只是激進的另一種形式個人主義。他談到馬克思主義者說:“當他們朝著權力邁進時,他們總是傾向於成為韋伯人。”受到批評的告知,亞里士多德主義失去了它的感覺精英自滿;道德卓越就不再成為特定歷史實踐的一部分古希臘並成為那些理解良好判斷的人的普遍品質。

1951年,在曼徹斯特·麥金太爾(Manchester MacIntyre)的學生辯論中,將自己描述為災難性的保守黨,但後來成為了英國共產黨(1956年離開),短暫社會主義勞動聯盟,後來社會主義評論小組/國際社會主義者.[25]

宗教

MacIntyre轉換為天主教在1980年代初期,現在他的工作是在他所謂的“奧古斯丁Thomist道德哲學的方法。”[26]在接受采訪展望麥金太爾(MacIntyre)解釋說,他對天主教的conversion依發生在他的五十多歲時,是因為“在試圖剝奪他的學生真實性的同時被說服了湯姆主義的結果”。[27]另外,在他的書中誰的正義,哪個理性?當他解釋瞭如何被傳統選擇並可能反映出他自己對天主教的conversion依時,他的末尾有一個末端的部分。[28]

在他的論文“哲學回憶起它的任務”和“真理”中,可以找到麥金太爾對哲學與宗教之間的關係的看法,尤其是托馬斯主義和天主教的看法(既可以找到了哲學”(這兩者都在集合中找到哲學任務)以及他給出的天主教哲學傳統的調查上帝,哲學和大學.[29]

參考書目

  • 1953年。馬克思主義:一種解釋。倫敦,SCM出版社。
  • 1955年。(編輯安東尼飛)。哲學神學的新論文。倫敦:SCM出版社。
  • 1958年,2004年。無意識:概念分析。第二版。倫敦:Routledge和Kegan Paul。
  • 1959年。基督教信仰的困難。倫敦:SCM出版社。
  • 1965年。休ume的道德著作。 (ed。)紐約:科利爾。
  • 1966,1998。道德的簡短歷史。第二版。倫敦和紐約:Routledge和Kegan Paul。
  • 1967年。世俗化和道德改變。里德爾紀念演講。牛津大學出版社。
  • 1968,1995。馬克思主義和基督教。第二版。倫敦:達克沃思。
  • 1969年保羅·里科爾(Paul Ricoeur))。無神論的宗教意義。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 1970年。赫伯特·馬庫斯(Herbert Marcuse):論述和爭論。紐約:維京出版社。
  • 1970年。Marcuse.豐塔納現代大師。倫敦:柯林斯。
  • 1970年。社會學理論和哲學分析(選集與Dorothy Emmet)。倫敦和貝辛斯托克:麥克米倫。
  • 1971年。反對時代的自我形象:意識形態和哲學論文。倫敦:達克沃思。
  • 1972年。黑格爾:批判性論文的集合。 (ed。)Doubleday。
  • 1981,2007。美德之後。第三版。聖母大學出版社.
  • 1988。誰正義?哪個理性?聖母大學出版社。
  • 1990。道德探究的三個競爭對手版本。這吉福德講座。聖母大學出版社。
  • 1990。第一原則,最終目的和當代哲學問題。阿奎那講座。密爾沃基:馬奎特大學出版社。
  • 1998。MacIntyre讀者,騎士,開爾文編輯。巴黎圣母院,在:聖母大學出版社。
  • 1999。依賴的理性動物:為什麼人類需要美德。芝加哥:公開法庭。
  • 2001年。(與Anthony Rudd和John Davenport一起)。Macintyre之後的Kierkegaard:關於自由,敘事和美德的散文。芝加哥:公開法庭。
  • 2005。伊迪絲·斯坦:哲學序言,1913年至1922年。 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 2006。哲學任務:精選論文,第1卷。劍橋大學出版社。
  • 2006。倫理與政治:選拔的論文,第2卷。劍橋大學出版社。
  • 2006年。“教育的終結:美國大學的分裂”。Commonweal,2006年10月20日 /卷CXXXIII,編號18。
  • 2009。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與馬克思主義的互動:精選著作,1953 - 1974年,Blackledge,Paul和Neil Davidson編輯。乾草市場。
  • 2009。上帝,哲學,大學:天主教哲學傳統的選擇性歷史。醫學博士Lanham:Rowman&Littlefield。
  • 2009年。《美德的本質》活著的道德。 Minch和Weigel編輯。
  • 2016。現代衝突中的倫理:關於慾望,實踐推理和敘事的文章。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也可以看看

參考

  1. ^“克里斯蒂安·史密斯”.慷慨科學。印第安納州巴黎圣母院:聖母大學。檢索5月29日2019.
  2. ^開爾文騎士,MacIntyre讀者,巴黎圣母院出版社,1998年,“對Giovanna Borradori的採訪”,255-256。
  3. ^拉基(Lackey),1999年,“什麼是現代經典?哲學論壇,卷。 30,第4期。
  4. ^研究研究員,巴黎圣母院道德與文化中心,歸檔於原本的2018年1月7日,檢索5月21日2016.
  5. ^史丹利Hauerwas(2007年10月)。“ Alasdair MacIntyre的美德”.第一件事。檢索6月16日2014.
  6. ^“永久傑出研究人員//尼古拉道德與文化中心//聖母大學”。存檔原本的2018年1月7日。檢索5月21日2016.
  7. ^秋季會議巴黎圣母院道德與文化中心.
  8. ^美德之後,(巴黎圣母院,在:聖母大學出版社,第三版,2007年)xii。
  9. ^美德之後,3,xiii。
  10. ^美德之後,257
  11. ^美德之後,xii – xiii
  12. ^哲學任務:選定論文,第1卷。1(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06年)VIII
  13. ^一個b哲學任務:選定論文,第1卷。1,viii。
  14. ^布萊克利奇,保羅;奈特,開爾文(2011年6月15日)。美德與政治: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的革命亞里士多德主義。聖母大學出版社。 p。 31。ISBN 978-0-268-02225-9。檢索12月21日2012.
  15. ^“誰是正義的?哪個合理性?”在MacIntyre讀者,ed。開爾文·奈特(Kelvin Knight)(巴黎圣母院,在:聖母大學出版社,1998年)107。
  16. ^誰正義?哪個理性?(巴黎圣母院,在:聖母大學出版社,1988年)12。
  17. ^MacIntyre,A。(1991)。“誰是正義的?哪個合理性?”。哲學和現象學研究.51(1):149–152。doi10.2307/2107828.Jstor 2107828.
  18. ^Annas,J。(1989)。“哪個正義?哪個合理性”。哲學和公共事務.18(4):388–404。Jstor 2265479.
  19. ^Mathie,W。(1988)。“正義?哪個合理性?”。加拿大政治學雜誌.21(4):873–875。doi10.1017/S0008423900057814.Jstor 3228938.S2CID 144577496.
  20. ^誰正義?哪個理性?,361–362。
  21. ^依賴的有理動物(芝加哥:Carus Publishing,1999)X
  22. ^依賴的有理動物,1,5
  23. ^依賴的有理動物,127
  24. ^麥金太爾,“在二十世紀的學術道德哲學中倖存下來”,2009年3月的演講
  25. ^“教派和新的左幻滅”每週工人.
  26. ^所羅門,大衛。“第9講:遵循美德”.20世紀的道德。國際天主教大學。存檔原本的2010年1月11日。檢索7月2日2007.
  27. ^“ Alastair MacIntyre”展望,2010年10月.
  28. ^誰的正義,哪個理性?1988年,第393–95頁。
  29. ^哲學任務:選定論文,第1卷。1(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06年);上帝,哲學和大學(英國普利茅斯: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9年)

進一步閱讀

  • D'Andrea,Thomas D.,傳統,理性和美德:Alasdair MacIntyre的思想,伯靈頓,弗吉尼亞州:阿什蓋特,2006年。
  • Bielskis,Andrius,對政治的後現代了解:從家譜到詮釋學,貝辛斯托克,紐約:帕格拉姆 - 麥克米蘭,2005年。
  • 霍頓,約翰和蘇珊·門德斯(編輯),MacIntyre之後:關於Alasdair MacIntyre工作的批判觀點,劍橋:政治出版社,1994年。
  • 騎士,開爾文,亞里士多德哲學:從亞里士多德到麥金太爾的倫理和政治,劍橋:政治出版社,2007年。
  • 騎士,開爾文和保羅·布萊克利奇(編輯),革命亞里士多德主義:道德,抵抗和烏托邦,斯圖加特:Lucius&Lucius,2008年。
  • 盧茨,克里斯托弗·斯蒂芬,閱讀Alasdair MacIntyre的美德之後,紐約:Continuum,2012年。
  • 盧茨,克里斯托弗·斯蒂芬,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倫理學的傳統:相對主義,thomism和哲學,馬薩諸塞州蘭納姆:羅曼和利特菲爾德,2004年。
  • 墨菲(Marphy),馬克·C(Ed。),Alasdair MacIntyre,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03年。
  • 邁爾斯,傑西,“邁向美德: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和美德的恢復”,2009年
  • 尼古拉斯,杰弗裡·L。理性,傳統和善良:麥金太爾的傳統構成理性和法蘭克福學校的批判理論,開發計劃署2012年。
  • Perreau-Saussine,EmilePolis部:PPSIS教師,所有學術聯繫人Alasdair MacIntyre:UNE傳記知識分子,巴黎:法國媒體大學,2005年。
  • Seung,T。K。直覺和構建:規範理論的基礎,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1993年。請參閱第六章:“亞里士多德復興”。
  • 斯金納,昆汀。“共和黨的政治自由理想”,馬基雅維利和共和主義,由Gisela Bock,Quentin Skinner和Maurizio Viroli編輯;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293–309頁(對MacIntyre的批評)

麥金太爾的採訪

  • A. Voorhoeve的“自給自足的幻想”,關於道德的對話(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 “尼采還是亞里士多德?”在Giovanna Borradori,美國哲學家:與Quine,Davidson,Putnam,Nozick,Danto,Rorty,Cavell,Macintyre,Kuhn的對話(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94年)137-152。
  • “ Alasdair MacIntyre關於教育:與Joseph Dunne進行對話”教育哲學雜誌,36(1),2002年。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