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伯傑(作曲家)
亞瑟·維克多·伯傑(Arthur Victor Berger) (1912年5月15日至2003年10月7日)是美國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被描述為新的舉止主義者。
傳
伯傑(Berger)出生於紐約市的猶太血統,在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學習了本科生,在此期間,他加入了這位年輕作曲家的小組,在哈佛大學的沃爾特·活塞( Walter Piston)和納迪亞·布蘭格(Nadia Boulanger)和索邦恩(Sorbonne)的沃爾特·活塞(Walter Piston)的領導下擔任研究生潘恩獎學金。
他在米爾斯學院和布魯克林學院短暫地任教,然後在紐約太陽的短暫工作,然後在紐約先驅論壇上呆了更長的時間。 1953年,他離開了紙去布蘭代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教書,最終他被任命為歐文高級教授名譽教授。他著名的學生包括古斯塔夫·齊亞馬(Gustav Ciamaga)和理查德·沃尼克(Richard Wernick) 。他退休期間偶爾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任教。
他於1962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與本傑明·博雷茨(Benjamin Boretz)), 《新音樂的觀點》 ,他在1964年進行了編輯。他於1971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院士。 1990年,達卡波出版社(Da Capo Press)),並在他的“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俯仰組織問題”中創造了八音階量表和以音高為中心的術語。他死於91歲的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作品
他的作品表現出對垂直和水平音樂空間的關注(請參閱音調空間)。他的音樂影響包括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阿諾德·肖恩伯格和後來的安東·韋伯恩。在四十年代,他創作了新古典主義作品,包括小夜曲Concertante (1944)和三件弦樂(1945年),並在1950年代接受了十二色技術。他後來的作品擺脫了序列主義,但繼續使用音調簇“細胞”,其音高類別被八度所取代。喬治·佩爾(George Perle)描述了他的“敏銳而精緻的音樂智力”,並稱讚他的串行音樂(因為他的唱歌音樂是幾年前,他的串行音樂都與當前的時尚趨勢相距甚遠。”
佩爾進一步讚揚他的弦樂四重奏:“在四重奏中,就像伯傑(Berger)的早期作品一樣,在我們西方遺產的大多數音樂中本質上是源於音高關係。如果這些要素看起來永遠不會是奇特和任意的,就像它們與今天從左右相處促進我們的許多十二碳傳播作品一樣,這正是因為他的音樂思維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這個基本層面。”
他的作品包括秩序的思想,複音,四重奏的風,被湯姆森描述為“整個現代曲目中風中最令人滿意的風之一”, String Quartet (1958), 《鋼琴五件》 (1969年)和Septet (1965年)(1965年) –66)。他是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會員。
伯傑(Berger)與盧卡斯·福斯(Lukas Foss) ,歐文·菲西夫(Irving Fine ),亞歷克西( Alexei Haieff ),哈羅德·謝珀( Harold Shapero )和克勞迪奧·間諜(Claudio Spies)一起在“波士頓學校”中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