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沙納
拉克沙納(梵文:लक्षणlakṣaṇa) - 源自單詞的組合拉克西亞和Kshana - 表示“指示”或“症狀”。[1]這也意味著“吉祥標記”,“屬性”或“質量”。[2]在泰米爾語中,Lakshanam的意思是“功能”。Sulakshana意味著良好的功能。
語法含義
在Varadarāja拉古庫米迪(St.210),以下Paniniya SuktaI.I.62 ON梵語語法,讀取:
- |
指出何時省略(洛帕)詞綴已經發生了,詞綴仍應發揮其影響力,依賴於它的操作將像在場一樣進行。他解釋了這個詞,拉克沙納,表示可以識別事物的事物,而單詞,洛帕表示省略的省略,即空白,在這方面,薩卡利亞(Sakalya)提出了某些可選的替代,如Sukta VIII.III.19中所述。Vardaraja提請人們注意panini在St.152上提到的陳述,以至於在任何詞綴(pratyaya)均禁止之後,讓從中開始的內容以詞綴遵循的形式開始,被稱為柔和的基礎。(Anga)例如如果解決兩個或更多同名的人,例如 - 拉瑪,拉馬斯不必被稱為哦,兩個拉馬斯但是-s將被刪除而無需改變含義(意圖),並被稱為哦,拉瑪這足以滿足預期的目的。[3]
宗教和道德意義
Vyasa-Bhashya(viii.13)解釋說,在最小的時間粒子或Kshana整個宇宙都經歷了改變。時間或時間的每個時刻或粒子只是這種變化的表現,時間沒有單獨的存在。外觀稱為法,並且對物體或素質的佈置稱為佛法;外觀的變化稱為佛法 - 帕里納瑪有兩個方面 - Lakshana-Parinama和Avastha-Parinama,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Lakshana-Parinama考慮了外觀的三個階段。a)當未來存在的毫無疑問的情況下,b)當前的明顯時刻和c)過去的表現,丟失了,視圖而保存但保留並保留在進化的所有階段。Avastha-Parinama是條件的改變,與Lakshana-Parinama因此,它的模式;因此,一個對象稱為新的或舊的,生長或腐爛。這是Guṇas如果沒有進化變化法,拉克沙納和Avastha,因為運動是古納斯其性質是不斷運動的原因,它也會根據其可見和看不見的兩個品質而改變思想;可見的品質是那些可以將變化視為有意識狀態或思想產物或戒律的人,而無形的素質是那些只能通過推理來確定變化的人。所有連續的更改都有訂單(vacaspati在他的tattva – vaivasaradi(iii.15)。[4]
提供安全,和平與福祉的佛法都同樣關注個人及其其他世俗的利益以及個人,家庭和社會的世俗利益。佛法擁抱人類的整體生活。人的個人和集體存在的兩個目標表明了單詞Abhyudaya(“繁榮”)和Nihsreyasa(“必需品”)通過遵循兩倍的佛法 - 1)來實現Pravritti Lakshana Dharma(“行動宗教”)的特徵是行動和2)Nivritti Lakshana Dharma(“放棄宗教”),其特徵是免於行動。[5]
哲學含義
Advaita Vedanta指的是所有單詞和句子都帶有的三種含義 - 主要或直接含義,隱含的含義和建議的含義。隱含的含義,稱為拉克沙納,是三種 - Jahallakshana其中包括丟棄直接含義,以支持間接或隱含含義,Ajahallakshana其中直接含義並未完全放棄,真正的含義是暗示的,並且Jahadjahallakshana其中包括放棄直接含義的一部分並保留另一部分。因此,“那個”一詞Mahavakya–tat tvam asi(那是你的)主要是指薩古納·布拉曼(Saguna Brahman)或者伊什瓦拉,和“你”一詞主要是吉瓦,個人靈魂。直接意識到之間的身份伊什瓦拉和吉瓦。隱含的含義揭示了伊什瓦拉和吉瓦是無知的結果,而當“那個”是指“Nirguna Brahman,絕對且無屬性的純粹意識,“你”是指自我或阿特曼,純粹的意識,這是身心複雜的現實。根據第三拉克沙納建立了婆羅門和阿特曼的身份,這兩個詞在其隱含的意義上表明了同一現實,梵天-Anubhava是唯一現實的非雙重體驗。[6]
古典音樂的Lakshana Jnanam
學生的學生古典音樂 - 忠實地評估了聆聽和觀察的效果之後薩達納 - 努力研究獲得的作用Lakshana Jnanam(“理論知識”)作為幫助Lakshya Sadhana(“實踐成就”)為了提高對獲得的音樂的了解並實現其實際實用程序/應用程序。僅僅理論知識,阿羅哈納和Avarohana一個拉加不是Lakshana Jnanam,因為人體首先是形成的,然後才注入生命。Lakshya(目標或目標是實現的)是基於卡爾帕納(“想像力”,“靈感”)和拉克沙納就好像語法,沒有後者,前者就不清楚了。知識拉克沙納是必不可少的Lakshya Sadhana.
預後含義
在與未來事件的預測有關的問題中,這個詞,拉克沙納,表示標記或預兆。在此系統中,採用了八種不同的方法:
- 安加(“四肢”)(安加Shastra),考慮到身體的不同部位,
- Svapna('Dream'),哪個人按照夢想,
- 薩克(“聲音”)對鳥類和動物的話語具有重要意義,
- Bhomi('態度')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步行,姿勢等;
- Vyanjana(“出生標記”)指胎記例如痣,斑點等;
- 拉克沙納('預兆'),
- UTPATH(“災難”)是指諸如地球,火山噴發等現象。和
- 安塔里克沙('天堂'),關於彗星的外觀,繞著月球圈出來。
根據命理學,數字懷有多個含義和意義,表明未來事件的過程。[7]根據安加·蘭加(Anga Ranga),一種非常古老的方法,婦女分為四種不同的氣質類別,與解放的四個階段相對應(Moksa)。[8]
也可以看看
- Mahā-Lakṣaṇa(“偉大的lakṣaṇa”),佛陀的身體特徵
參考
- ^“梵語詞典”。 spokensankrit.de。存檔原本的在2016-08-14。檢索2014-01-24.
- ^詹妮弗·豪斯(Jennifer Howes)(2003)。印度殖民前南部的法院。心理學出版社。 p。 231。ISBN 9780700715855.
- ^Vardaraja(2005)。Vardaraja的Laghukaumudi。 motilal banarsidass。第15、47、65頁。ISBN 9788120809161.
- ^Surendranath Dasgupta(2013年10月8日)。瑜伽作為哲學和宗教。 Routledge。第71–75頁。ISBN 9781136389450.
- ^R.S.Mishra(1996)。印度教與世俗主義:一項批判性研究。 motilal banarsidass。第69-70頁。ISBN 9788120813540.
- ^Vensus A.George(1998)。正宗的人類命運:Shankara Heidegger的道路。 CRVP。第55-59頁。ISBN 9781565181199.
- ^M.Katakkar(1989年1月)。命理奇蹟。 Jaico出版社。 p。 34。ISBN 9788172241001.
- ^Camell Nair Ryt(2009年8月)。產前Kriya瑜伽。作者屋。 p。 xxviii。ISBN 9781438996356.
外部鏈接
- 戲劇詞(lakṣaṇa),nāṭyaśāstra的第XVII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