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

萊特島
Aerial view of San Juanico Bridge.jpg
Leyte Island Red.png
菲律賓的位置
地理
地點東南亞
坐標10°50'N124°50'E/10.833°N 124.833°E
群島米沙ya
毗鄰
區域7,367.6公里2(2,844.6平方米)[1]
最高海拔1,332 m(4370 ft)
最高點中音峰
行政
地區東部米沙ya
最大的定居點塔克洛班城(流行251,881)
人口統計
人口2,626,970(2020)[2]
流行音樂。密度324.2/km2(839.7/sq mi)
種族

萊特/ˈltiˈlt/放置-球座,放置-tay) 是一個在裡面米沙ya群島菲律賓。它是菲律賓的第八大人口島和第六大島,截至2020年的人口普查,總人口為2,626,970。

由於土地的可及性已經耗盡,萊特(Leyte)提供了無數的移民棉蘭老島。大多數居民是農民。釣魚是一種補充活動。大米和玉米(玉米)是主要食品作物;經濟作物包括椰子,屁股,煙草,香蕉和甘蔗。有一些錳礦,西北有砂岩和石灰石。[3]

從政治上講,該島分為兩個(北方)萊特萊特南部。在領土上,萊特南部包括Panaon向南。在萊特北部是島嶼省比利蘭,前萊特的次級副業。

萊特的主要城市是塔克洛班,在東岸的西北角萊特海灣, 和Ormoc,在西海岸。

今天的萊特(Leyte)是地熱ORMOC附近的電廠。

歷史

前殖民時期

該島被16世紀的西班牙探險家稱為Tandaya。1900年之後,它的人口迅速增長,尤其是在萊特和奧莫克山谷中。該島曾經是Mairete,由Datu Ete統治的歷史社區。在被西班牙殖民之前,該島曾經是土著氾濫的家園沃雷東方和其他土著化的狂熱者米沙yan群。

第二次世界大戰

Leyte以其在菲律賓的重新征服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4年10月20日,一般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萊特(Leyte)上涉水,說:“我已經回來了”日本人隨之而來的是不容易放棄萊特之戰證實。海軍的融合導致了四天萊特海灣之戰, 這歷史上最大的海軍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島是美國大型海軍基地的一部分Leyte-Samar海軍基地.

地理

該島的最寬點約為180公里(110英里)的南北,約65公里(40英里)。在北部,它幾乎加入了薩馬爾,被聖胡安科海峽,在某些地方,它的狹窄至2公里(1.2英里)。島省比利蘭也位於萊特(Leyte)的北部,並通過橫跨狹窄的比利蘭海峽(Biliran Strait)的一座橋加入了萊特島(Leyte Island)。在南部,萊特與棉蘭老島Surigao海峽。在東方,萊特有些“回到”菲律賓海太平洋,薩馬爾到東北和Dinagat群島向東南形成萊特海灣。西方是camotes海.

萊特(Leyte)大多是森林茂密的山區,但東北的萊特山谷(Leyte Valley)有很多農業。

人口統計

萊特島人口
流行音樂。±%p.a.
19901,689,756 -
20001,952,496+1.46%
20102,188,295+1.15%
20152,388,519+1.68%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歷史和其他著名景點

萊特之戰: 一般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和員工降落在杜拉格海灘,萊特,1944年10月20日。

萊特省議會大廈是省政府的所在地,那裡有壁畫描繪菲律賓的第一批彌撒,被認為發生在利亞索島,以及一般的登陸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麥克阿瑟著陸紀念國家公園在紅色海灘,帕洛,標誌著1944年由美國解放部隊登陸。它還有一個潟湖,麥克阿瑟將軍的雕像在這裡。

Mahagnao火山天然公園位於Burauen,萊特(Leyte),距塔克洛班市(Tacloban City)約66公里(41英里)Mahagnao火山天然公園吸引遊客的湖泊,隕石坑,溫泉,多色泥漿,原始森林和潟湖。它於1937年被宣佈為國家公園。與菲律賓的其他地區一樣,該地區的氣候享有溫帶氣候。它的海拔高度高1,200米,在Burauen,La Paz和McArthur Towns的邊界內,面積為635公頃。[4]

達納湖是一個小提琴形的湖泊,被雲籠罩的山脈束縛。

Kalanggaman IslandPalompon,Leyte是一個帶有純白沙的維爾京島。該島的生態氛圍由市政當局保存。

Sto。尼諾神社和遺產博物館擁有菲律賓藝術家所做的十四個站的繪畫,以及第一個菲律賓男子和女人的傳說(馬拉卡斯魔法)。

聖胡安科大橋是最長的橋菲律賓.

萊特島是tinikling舞蹈,在整個菲律賓流行。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超級颱風Yolanda(Haiyan)在萊特省(Leyte Province)的道路上摧毀了70-80%的結構。估計有10,000人死亡,該地區最多有62萬人流離失所。[5]

萊特受到影響熱帶風暴梅吉(2022).[6]

基礎設施

防洪

Leyte Tide路堤項目被概念化為康復計劃的一部分。最強的颱風,建造更安全的城市/社區。這防洪應覆蓋約27.3公里的長度,從Barangay Diit的海岸線延伸塔克洛班城市穿過整個城市的海岸線帕洛,萊特並最終到達Barangay Ambao塔那恩,萊特.[7]

在流行文化中

1959年的日本電影Nobi(“平原上的火”)儘管在日本拍攝,但於1945年在萊特(Leyte)設定。

這部電影於2014年在一樣的名字;此版本是在菲律賓拍攝的。

參考

  1. ^“沿著土地區域”.島目錄表。聯合國環境計劃。檢索6月12日2013.
  2. ^人口普查(2015)。菲律賓人口2015人口普查的亮點.PSA。檢索6月20日2016.
  3. ^“萊特|菲律賓島”.英國百科全書。檢索10月22日,2018.
  4. ^“ Mahagnao火山國家公園的旅行信息”.
  5. ^Mogato,Manuel;Ng,Roli(2013年11月10日)。“菲律賓暴風雨估計估計有10,000,破壞者阻礙了救援工作”.路透社。檢索3月9日2016.
  6. ^“救援人員的希望火花,因為太陽終於在萊特閃閃發光”.馬尼拉公告。檢索2022-04-14.
  7. ^“ Leyte Tide路堤項目”。檢索8月9日,2019.

外部鏈接

  • Wikimedia Commons與Leyte(Island)有關的媒體
  • Wikivoyage的Leyte Island Travel指南
  • 萊特島 - 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