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要行星名稱

正式的次要星備名稱是最終形式,是一個次要行星(小行星半人馬座跨納普尼亞人對象矮人行星,但不是彗星)的數字組合。一旦足夠固定(所謂的“編號”),此類名稱始終具有分配給身體的領先數字(目錄或IAU編號)。正式名稱基於次要行星的臨時指定,該臨時名稱先前是在第一次觀察到的時自動分配的。後來,正式指定的臨時部分可以用名稱(所謂的“命名”)代替。國際天文聯盟的一個分支機構小星球中心(MPC)監督正式和臨時名稱。

目前,僅在軌道被四個觀察到的反對派保護後才分配一個數字。對於不尋常的物體,例如近地小行星,編號可能已經發生在三個,甚至只有兩個反對派之後。在收到數量的超過50萬個次要行星中,只有大約20,000(或4%)的名字。此外,截至2023年11月,尚未大約700,000個次要行星。

次要行星衛星的大會,例如正式名稱(87)Sylvia I Romulus為小行星月亮romulus ,是羅馬數字公約的延伸,自從伽利略以來一直使用的Roman Numermentive to the Moons of Galileo的衛星時間。彗星也由MPC管理,但使用不同的目錄系統

句法

正式名稱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目錄編號,歷史上以大約發現順序分配,以及通常由發現者分配的名稱,或者是次要行星的臨時指定。

永久語法是:

例如,未命名的次要行星(388188)2006 DP 14始終以括號寫作,而對於諸如(274301)Wikipedia等名稱的次要行星,括號可以像274301 Wikipedia一樣刪除。現在,在JPL小體數據庫等突出數據庫中經常省略括號。

由於次要行星的名稱隨時間變化,因此在天文學期刊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版本。當2008年8月發現了主帶274301 Wikipedia時,它被暫時指定為2008 QH 24 ,然後才收到一個數字,然後將其寫入(274301)2008 QH 24 。 2013年1月27日,它被命名為Wikipedia ,並在次要星球通告中出版。

根據《天文學家》和《發行日期》的偏愛,274301 Wikipedia可以稱為2008 QH 24 ,或簡單地稱為(274301) 。實際上,對於任何合理的對象,該數字主要是目錄條目,並且通常使用名稱或臨時指定來代替正式名稱。因此,冥王星很少寫為134340冥王星,而2002 TX 300比較長版本(55636)2002 TX 300更常用。

歷史

到1851年,有15種已知的小行星,除一個小行星外,所有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象徵。隨著物體的數量的增加,這些符號變得越來越複雜,並且由於必須手動繪製它們,因此天文學家發現其中一些很難。本傑明·阿普托普·古爾德(Benjamin Apthorp Gould)在1851年解決了這個困難,他建議以發現的順序編號小行星,並將這個數字作為小行星的符號,例如第四小行星維斯塔( Vesta) 。隨著次要行星數量的增加,這種做法很快將其本身與正式的名稱“④Vesta”相結合。到1850年代後期,圓圈已被簡化為括號,“(4)”和“(4)Vesta”,這更容易排版。還使用了其他標點符號,例如“ 4)Vesta”和“ 4,Vesta”,但或多或​​少地到1949年就完全消失了。

冥王星的情況是,該數字跟踪發現或確定軌道的順序的公約的主要例外是。由於冥王星最初被歸類為行星,因此直到2006年對“行星”的重新定義不包括它的數字。那時,冥王星被列出了正式名稱(134340)冥王星。

也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