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hism

著名中國哲學家的出生地數百所思維學校在裡面周朝。Mohism的哲學家以藍色為標誌。

Mohism或者系列/ˈmɪz/中國人墨家拼音Mòjiā點燃'Mo學校')是中國古代哲學倫理邏輯合理的思想,然後科學學術的學者他在古代中國哲學家的領導下學習莫茲(公元前470年 - 公元前391年),體現在同名書中:莫茲。其中的主要道德宗旨是利他主義以及對所有人的普遍,公正的尊重和關注,無論關係或隸屬關係如何。意識形態還強調了緊縮和功利主義.

它大約在與道教法治,並且是四個主要哲學學校公元前770 - 221年(在春天和秋季交戰國家時期)。在此期間,莫希主義被視為儒家的主要競爭對手。儘管其影響力持續了,公元前200年代之後。

概述

Mohism以通常翻譯為“普遍愛”的概念而聞名(中國人兼愛拼音jiān ài點燃“包容性愛/關懷”)。根據愛德華·克雷格(Edward Craig),更準確的翻譯是“公正的護理”,因為莫茲更關心倫理而不是道德。[1]

莫希斯特(Mohist)組成了一個高度結構化的政治組織,試圖意識到他們所講的思想,即莫茲的著作。像儒家一樣,他們不僅僱用了他們的服務來獲得收益,而且還為了實現自己的道德理想。這種政治結構由當時中國所有主要王國的當地單位網絡組成,由學術和工人階級的要素組成。每個單元都由一個(從字面上看,“鑿子” - 工藝製作的圖像)。在單位內,強制了節儉和禁慾的生活方式。每個會任命自己的繼任者。莫希斯特發展了科學築城[需要澄清]和史克拉夫特(Stecraft),並撰寫了有關政府的論文,從有效的農業生產到繼承法。他們經常被許多交戰王國僱用為國家的顧問。這樣,它們與當時的其他流浪哲學家和騎士相似。

關懷和公正

Mohism促進了公正關懷的哲學;也就是說,一個人應該平等地關心所有其他人,無論他們與他或她的實際關係如何。[2]這種不加選擇的關懷的表達是使人成為Mo Histry的正義的原因。這種公正性的倡導是其他中國哲學學校攻擊的目標,最著名的是儒家,誰認為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但不應該是偶然的。例如,孩子應該比隨機陌生人對父母保持更多的愛。

莫茲(Mozi)堅持認為,所有人都應該獲得物質利益並受到身體傷害。在《莫希主義》中,道德不是由傳統和儀式定義的,而是由不斷的道德嚮導來定義的功利主義。傳統因文化而異,人類需要傳統的指南來確定哪些傳統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然後,《道德指南》必須促進和鼓勵社會行為,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該社會中所有人民的一般效用。

概念AI)由中國哲學家莫茲(Mozi)在公元前4世紀開發,以反應儒家的仁慈愛。莫齊(Mozi)試圖用“普遍的愛”(Jiān'ài,jiān'ài,兼愛)。在這方面,他直接反對儒家,他們認為人們在不同程度上關心不同的人是自然而正確的。相比之下,莫齊(Mozi)原則上認為,人們應該平等照顧所有人。莫希斯(Mohism)強調,愛情不應該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而應無條件地提供給所有人,而不必考慮往復,而不僅僅是對朋友,家人和其他儒家關係。後來中國佛教, 期限AI)被採用來指代熱情的愛心,被認為是一種基本的願望。在佛教中,AI被視為能夠自私或無私,後者是啟蒙運動的關鍵要素。

國家後果主義

尋求促進對世界有益的東西並消除有害的東西並為世界提供模型是仁慈的人的業務。他將帶來什麼好處;他將獨自一人留下的男人並不受益。[3]

與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不同,這種功利主義將愉悅視為一種道德上的善,“莫歷史之後的思想中的基本商品是……秩序,物質財富和人口增長”。[4]在莫茲(Mozi)的時代,戰爭和飢荒很普遍,人口增長被視為和諧社會的道德必要性。Mo Hishisteism的“物質財富”是指基本需求像庇護所和衣服。[5]斯坦福漢學家大衛·謝潑德·尼維森(David Shepherd Nivison), 在中國古代劍橋歷史,寫道,莫希斯主義的道德商品“是相互關聯的:更多的基本財富,然後再繁殖更多;更多的人,更多的生產和財富……如果人們有很多,他們將是善良,孝順,善良,善良,等等。。[4]邊緣的觀點,國家後果主義不是功利主義,因為它不是享樂主義。結果的重要性對狀態超過個人愉悅和痛苦的重要性。

社會

Mozi認為,當社會充當有組織的生物體時,在自然狀態(無組織)中發現的廢物和效率低下就會減少。他認為,衝突是由於在自然狀態的人類文化中缺乏道德統一而誕生的,即缺乏正確的定義(shì),什麼錯(fēi)。因此,莫茲認為,我們必須選擇將與正義的追隨者圍起來的領導人,然後他們將創建統一的什葉派/FEI的等級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成為權威和自動化工具。假設社會等級制度中的領導人完全符合統治者,統治者完全順從天堂,所有人都期望言語和行為的一致性。沒有言論自由[何時定義為?]在此模型中。但是,受試者及其領導者之間的強制性交流來抵消潛在的壓制元素。受試者必須向統治者報告所有好事或壞事。Mohism反對任何形式的侵略,尤其是戰爭在國家之間。但是,國家可以使用武力進行合法的防禦。

精英政府

Mozi認為,分發重要的政府責任的規範一個人的親戚無論能力如何社會流動性。莫茲(Mozi)教導說,只要一個人有資格參加一項任務,他就應該保持自己的立場,而不論血緣關係如何。如果一名軍官無能為力,即使他是統治者的親戚,他也應該被降級,即使這意味著貧困。

統治者應緊鄰才華橫溢的人,珍惜才華並經常尋求律師。如果沒有發現和理解該國境內的才能,該國將被摧毀。不幸的是,歷史上有許多人被謀殺,不是因為他們的脆弱,而是因為他們的優勢。良好的弓很難拉,但剛射得很高。一匹好馬很難騎,但它可以帶來重量並走得更遠。才華橫溢的人很難管理,但他們可以尊重統治者。

法律和秩序是莫茲哲學的重要方面。他比較了木匠,誰使用標準工具與統治者一起完成他的工作任何完全可以統治的標準。木匠在取決於他的標準工具而不是情緒時總是更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他的決定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命運,因此統治者保持一組標準更為重要,但他沒有。這些標準不能源於人,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統治者使用的唯一標準必須源於天堂,因為只有天堂是完美的。天堂的律法是.

在一個完美的政府結構中,統治者仁慈地愛著所有人,並根據精英統治選擇官員,人們應該在信仰和言論中保持統一性。他在這項教學中的最初目的是團結人並避免宗派主義。但是,在腐敗和暴政的情況下,這種教導可能被濫用為壓迫工具。

如果統治者是不義的,那個國家將造成七次災難。這七個災難是:

  1. 忽略了該國的防禦,但宮殿上有很多豪華的地方。
  2. 當受到外國人的壓力時,鄰國不願意提供幫助。
  3. 人民從事非建設性工作,而無用的傻瓜得到了回報。
  4. 法律和法規變得太重了,以至於有壓抑性的恐懼,人們只照顧自己的利益。
  5. 統治者生活在錯誤的幻想中,對自己的能力和國家的力量。
  6. 值得信賴的人不是忠誠的,而忠誠的人不信任。
  7. 缺乏食物。部長們無法進行工作。懲罰沒有帶來恐懼和獎勵,無法帶來幸福。

面臨這七個災難的國家將很容易被敵人摧毀。

一個國家在Mohism中的財富的衡量是有足夠的規定和大量人口的問題。節儉被認為是這一目標的關鍵。滿足足夠的滿足,男人將擺脫過度的勞動,長期戰爭和貧困,擺脫收入差距差異。這將使出生率提高。莫茲還鼓勵早婚。

超自然力量

該時期的統治者經常在精神上重要的地方對他們的主體進行懲罰和獎勵,以吸引這些精神的注意力並確保正義得到努力。這些精神的尊重被認為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史前中國祖先在竹子,盤子和石頭上留下了指示,以確保他們未來後代對天堂命令的不斷服從。在莫茲的教義中,在春季和秋季季節任命的時間裡提到了公牛和公羊的犧牲。精神被描述為自然的原始精神,或者是死亡的人類的靈魂。

莫希斯特對精緻的辯論葬禮儀式和其他浪費的儀式,呼籲生活和治理中的緊縮政策,但並沒有認為精神犧牲浪費。莫希斯特(Mohists)辯稱,莫希斯特(Mohists)辯稱,無辜的人的精神被錯誤地謀殺了,這是為了頒布其複仇。還記錄了精神似乎已經執行其他正義行為。莫希斯特認為天堂是神聖的力量(),天體的官僚主義和精神,了解人類不道德行為並受到懲罰,鼓勵道德,並且對當時的一些無神論思想家保持警惕,例如漢菲。由於記錄的模糊性質,因此Mo Histibes本身可能不清楚該主題。

反對宿命論

Mozi不同意宿命論人們的心態,指責帶來貧窮和痛苦的心態。為了反對這種態度,莫茲使用了三個標準(聖比亞)評估觀點的正確性。這些曾經是:[6]

  1. 根據歷史評估它們
  2. 根據普通人的經驗評估它們
  3. 通過將其應用於法律或政治來評估其有用性[6]

總而言之,宿命論,人們認為所有結果都是預定或註定要發生的,這是那些拒絕承認自己的罪惡造成了生活困難的人所支持的一種不負責任的信念。繁榮或貧窮分別與美德或罪惡直接相關;不是命運。莫茲稱宿命論為異端,需要被摧毀。

反對奧斯特

到莫齊時代,中國統治者和富裕的公民已經有了奢侈的葬禮。死者被埋葬了很多財富,儀式性的哀悼可能就像在哀悼的姿勢下在棍棒駝背上行走三年一樣極端。在如此漫長的葬禮期間,人們無法為家人提供農業或照顧,從而導致貧困。莫齊(Mozi)反對如此長而豪華的葬禮,還認為這甚至會在生活中引起怨恨。

Mozi的觀點美學幾乎沒有用。與孔子不同,他對任何發展的任何發展都具有獨特的排斥儀式音樂精美藝術。莫齊(Mozi非樂)討論這個。儘管他提到自己確實喜歡並認識到什麼是令人愉快的東西,但他認為他們在管理或普通百姓的利益方面沒有利用。相反,由於音樂的發展涉及人類的力量,因此減少了食物的產量。此外,對音樂的欣賞會導致行政作品的時間更少。這種過度發展最終導致食物和無政府狀態的短缺。這是因為人力將從農業和其他基本工作轉移到像牙上。平民最終將模仿統治者的慾望,使情況惡化。莫茲可能提倡這一想法,以回應以下事實:在交戰時期,周國王和貴族在開發精緻的音樂上花費了無數時間,而普通農民幾乎無法滿足他們的生存需求。對於莫茲來說,裸露的必需品就足夠了。資源應引導使人類受益。

邏輯學家

受到關注的Mohism學校之一是邏輯學家學校,有興趣解決邏輯難題。這所學校的著作沒有太多生存,因為邏輯大多數隨後的中國哲學家認為這是微不足道的。歷史學家,例如約瑟夫·尼德姆(Joseph Needham)已經將這個群體視為發展前體科學哲學那從來沒有完全發展,但其他人[誰?]相信將邏輯學家認識為原始科學家會揭示出太多的現代偏見。

數學

Mo Hist CanonMo Jing)描述了與物理科學相關的許多領域的各個方面,並提供了少量信息數學也是。它提供了幾何點的“原子”定義,指出一條線分為一部分,並且沒有其餘部分的部分(即不能分為較小的部分),因此線的極端端是一個點。[7]很像歐幾里得的第一個和第三個定義以及柏拉圖's'一條線的開始',Mo Jing指出:“一個點可能站在一條線的末端,或者像是在分娩中的頭部表達的那樣。[8]類似於原子主義者民主, 這Mo Jing指出一個點是最小的單位,不能將一半切成兩半,因為“沒有”不能減半。[8]它指出,長度相等的兩條線將始終在同一位置結束,[8]同時為比較長度相似之處[9]以及空間和有界空間的原則。[9]它還描述了一個事實,即沒有厚度質量的平面不能堆積,因為它們無法互動。[10]該書提供了周長,直徑和半徑的定義,以及音量的定義。[11]

攻城工程師

莫歷史對數學和物理科學的理解的結果,將其反軍事主義哲學和技能結合在一起工匠,是他們在之前的期間成為中國的秦統一。他們認為,較小的中國國家的防禦戰爭反對較大的統治國家的敵對進攻戰。

莫茲和他的門徒們合作,系統地工作,以發明和綜合國防利益的措施,包括防禦武器和戰略及其相應的後勤和軍事動員。實際上,許多人被應用了,並且在整個歷史上仍然是軍事事務的一個方面。這莫茲因此,被現代學者高度尊重,並將其作為軍事事務的經典作品。戰爭的藝術,防禦戰略的前者,後者的進攻戰略。[12]

Mo Hist的信念在中國很受歡迎,Mo Hist的追隨者因其作為談判者和國防工程師的能力而受僱。Mohism的這個組成部分在Gongshu的故事中戲劇化[13]記錄在Mohist佳能中。Mozi聽說Gongshu Pan為Chu國王建造了機器,以入侵較小的歌曲狀態時,他旅行了10天和晚上。到達Chu後,Mozi從皮帶上牆並用棍棒代表機器,並向Gongshu Pan表明他可以為Chu可能使用的任何進攻策略辯護。莫茲隨後宣布,他的三百個門徒已經在歌曲的牆壁上,準備抵抗楚。國王取消了入侵。

衰退

中國統一在QIN下,中國不再分為各種州不斷互相戰鬥:以前,在捍衛城市免受外部威脅,沒有戰爭的情況下,尤其是圍攻戰爭時,莫希斯特被證明是一項資產,不再需要他們的技能。這斯坦福大學哲學百科全書除了攻城戰的衰落外,還暗示了“……主要因素可能是作為一種社會和哲學運動,莫希主義逐漸無關緊要。到前漢朝的中間都與競爭對手的學校分享。

他們的核心道德學說在很大程度上被吸收到儒學中,儘管以一種修改和非系統性的形式。他們的政治哲學的關鍵特徵可能與大多數其他政治思想家共享,他們對戰爭的商標反對通過統一有效地冗餘。後來的Mo Hist Canons的語言,認識論,形而上學和科學的哲學是在困難,密集的文本中記錄的,這些文本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幾乎是難以理解的(在任何情況下,這種情況很快就會腐敗)。仍然是獨特的莫歷史,是一攬子刺激性,不吸引人的經濟和文化觀點,例如他們對parsimony的痴迷以及對音樂和儀式的拒絕。與儒家的經典學習和儀式相比形而上學陰陽思想家,以及道德主義者的浪漫自然神秘主義和文學精緻,莫希斯(Mohism)幾乎沒有吸引擁護者,尤其是政治上有力的人。”[14]

現代觀點

中國研究所教授Jin Guantao香港中國大學,Fan Hongye,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科學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以及香港中國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教授劉·金芬(Liu Qingfeng確定的結構:[15]

從中部和後期東部到早期的Wei和Jin王朝,古代中國科學和技術的淨增長經歷了高峰(僅次於北方歌曲王朝)...漢族對儒家經典的研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阻礙了科學的社會化,一直在下降。如果富裕的科學思想迅速發展和加強,那麼這種情況可能非常有利於科學結構的發展。但是,這並沒有發生,因為從未形成原始科學結構的種子。在晚期東部漢,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再次發生災難性的動盪,導致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社會障礙。人們可以想像這種災難對科學的影響。[15]

也可以看看

參考

  1. ^哲學的較短的Routledge百科全書。由愛德華·克雷格(Edward Craig)編輯。Routledge Publishing。2005。
  2. ^一百個哲學家: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的指南
  3. ^mo,diXun,kuang漢,菲(1967)。沃森,伯頓(ed。)。Mo Tzu,HsünTzu和Han Fei Tzu的基本著作。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p。 110。ISBN 978-0-231-02515-7.
  4. ^一個b邁克爾·洛伊(Loewe);Shaughnessy,Edward L.(2011)。中國古代劍橋歷史.劍橋大學出版社。 p。 761。ISBN 978-0-52-147030-8.
  5. ^範·諾登(Van Norden),布萊恩(Bryan W.)(2011)。古典中國哲學簡介.Hackett Publishing。 p。 52。ISBN 978-1-60-384468-0.
  6. ^一個b一百個哲學家。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的指南彼得·金(Peter J. King),波蘭版:Elipsa 2006
  7. ^Needham 1986,91。
  8. ^一個bcNeedham 1986,92。
  9. ^一個bNeedham 1986,93。
  10. ^Needham 1986,93-94。
  11. ^Needham 1986,94。
  12. ^“對莫茲的見解及其對當代國際關係研究的影響.
  13. ^“鑼”公輸.中國文字項目.
  14. ^弗雷澤,克里斯(2015)。“ Mohism”.斯坦福大學哲學百科全書。檢索4月7日2015.
  15. ^一個bJin,Fan和Liu(1996),178-179。

來源

  • Clarke,J(2000)。西方的道:道教思想的西方轉變。紐約:Routledge。ISBN 978-0-415-20620-4.
  • 朱塔諾的金;粉絲,洪耶(Hongye);劉,青春(1996)。中國科學技術歷史和哲學。 Dordrecht:Kluwer學術。
  • 菲利普J.伊万豪;範·諾登(Van Norden),布萊恩·W(Brian W.)編輯。(2001)。古典中國哲學的讀物。印第安納波利斯:哈克特。
  • 菲利普(2001)的伊万豪(Ivanhoe)。古典中國哲學的讀物。康涅狄格州紐黑文:七橋出版社。ISBN 978-1-889119-09-0.
  • 尼德姆,約瑟夫(1956)。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卷。 2,,科學思想史。 p。 697。ISBN 978-0521058001.
  • 尼德姆,約瑟夫(1986)。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卷。 3,,數學和天地科學。台灣台北:Caves Books Ltd.

進一步閱讀

  • Mozi:完整的翻譯。由伊恩(Ian)的約翰斯頓(Johnston)翻譯。香港:中文出版社。2010年。
  • Chan,機翼,ed。 (1969)。中文哲學的資料。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ISBN 0-691-01964-9.
  • Chang,Wejen(1990)。中國傳統法學:QIN前思想家的法律思想。劍橋。
  • 弗雷西爾(Chris)(2016)。Mozi的哲學:第一個後果主義者。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ISBN 978-0231149273.
  • 吉尼(Jane)(1999)。“對A. C. Graham對'Neo Mohist Canons的重建的批評”。美國東方社會雜誌.119(1):1-11。doi10.2307/605537.Jstor 605537.
  • Graham,Angus C.(1993)。道的爭執者:古代中國的哲學論點。公開法庭。ISBN 0-8126-9087-7.
  • ————(2004年)[1978]。後來的Mo Hist邏輯,道德和科學。香港:中文出版社。
  • 乍得漢森(1989)。“莫茲:語言功利主義:古典中國道德的結構”。中國哲學雜誌.16:355–380。doi10.1111/j.1540-6253.1989.tb00443.x.
  • ———(1992)。道教的中國思想理論。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
  • Hsiao,功夫Chuan Hsiao(1979)。中國政治思想的歷史。卷。一:從開始到公元6世紀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 Mei,Y。P.(1973)[1934]。Mo-tse,孔子的被忽視的競爭對手。倫敦:亞瑟·普伯斯坦(Arthur Probsthain)。對男人和他的年齡,他的作品和教義的一般研究,並具有廣泛的書目。
  • 莫里茨,拉爾夫(1990)。死於哲學(在德國)。柏林:德意志者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ISBN 3-326-00466-4.
  • Opitz,Peter J.(1999)。Der Weg des Himmels:Zum Geist und Zur Gestalt des polititis denkens im Klassischen Chine(在德國)。 München:Fink。ISBN 3-7705-3380-1.
  • Vitalii Aronovich,Rubin(1976)。中國古代的個人和國家:關於四個中國哲學家的論文。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ISBN 0-231-04064-4.
  • Schmidt-Glintzer,Helwig,編輯。 (1992)。Mo ti:von der liebe des Himmels Zu den Menschen(在德國)。 München:Diederichs。ISBN 3-424-01029-4.
  • ———,ed。 (1975)。Mo Ti:Solidarität和Allgemeine Menschenliebe(在德國)。Düsseldorf/Köln:Diederichs。ISBN 3-424-00509-6.
  • ———,ed。 (1975)。Mo Ti:Gegen Den Krieg(在德國)。Düsseldorf/Köln:Diederichs。ISBN 3-424-00509-6.
  • Brecht,Bertolt(1971)。me-ti。 Buch der Wendungen(在德國)。法蘭克福:Suhrkamp。
  • Sterckx,Roel(2019)。中國思想。從孔子到烹飪丁。倫敦:企鵝。
  • 太陽,Yirang(孙诒让),ed。 (2001)。Mozi Xiangu墨子閒詁[Zu Mozi的筆記]。北京:中華舒豪。
  • Yates,Robin D. S.(1980)。“戰爭中的莫希斯特:技術,技術和理由”。美國宗教學會雜誌.47(3):549–603。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