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er Monier-Williams
Monier Monier-Williams | |
---|---|
![]() Monier Monier-Williams的照片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 | |
出生 | 莫尼爾·威廉姆斯 1819年11月12日 |
死了 | 1899年4月11日(79歲) 戛納, 法國 |
教育 | 國王大學學校,牛津巴利奧爾學院; 東印度公司學院; 牛津大學學院 |
聞名 | 梵文博登教授; 梵語 - 英語詞典 |
獎項 | 騎士單身漢; 印度帝國勳章的騎士指揮官 |
先生Monier Monier-WilliamsKCIE(/ˈmɒniər/;內威廉姆斯;1819年11月12日至1899年4月11日)是一位英國學者,是第二個學者梵文博登教授在牛津大學,英格蘭。他學習,記錄和教亞洲語言, 尤其梵文,波斯語和印度斯坦.
早期生活
莫尼爾·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出生於孟買,莫尼爾·威廉姆斯上校的兒子,總檢測師在裡面孟買總統。他的姓氏是“威廉姆斯”,直到1887年,他將其名字添加到姓氏中,以創建連字符的“ Monier-Williams”。1822年,他被派往英國,在霍夫,切爾西和芬奇利的私立學校接受教育。他受過教育國王大學學校,牛津巴利奧爾學院(1838–40),東印度公司學院(1840–41)和牛津大學學院(1841–44)。他獲得了第四級榮譽學位文字人文1844年。[1]
他於1848年與朱莉婭·格蘭瑟姆(Julia Grantham)結婚。他們有六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去世,享年79歲戛納,法國.[2]
1874年,他在恩菲爾德(Enfield House)購買並住在Ventnor,在懷特島他和他的家人至少一直居住到1881年。(1881年的人口普查記錄,乘員是61歲的Monier Monier-Williams教授;他的妻子Julia和兩個孩子,Montague(20)和Ella(22)。
職業
莫尼爾·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教亞洲語言東印度公司1844年至1858年的大學[3][4]什麼時候印度公司統治在之後結束1857年叛亂。在1860年的競選活動為了梵文博登主席在牛津大學,他站著馬克斯·穆勒.
空缺之後霍拉斯·海曼·威爾遜1860年。威爾遜開始了大學的收藏梵文手稿在1831年擔任椅子後,並表示他偏愛威廉姆斯應該是他的繼任者。眾所周知,這項運動令人興奮。穆勒以其自由主義的宗教觀點和基於他對吠陀文學的閱讀而聞名。莫尼爾·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被視為一位不太出色的學者,但對印度本身和現代印度教的實際宗教習俗有詳細的實踐知識。相比之下,穆勒從未訪問印度。[5]
兩位候選人都必須強調印度對基督教傳福音的支持,因為這是教授職位由其創始人資助的基礎。與穆勒(Müller's)不同,莫尼爾·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對基督教化的奉獻毫無疑問。[6]莫尼爾·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還表示,他的目標是實用的,而不是投機性的。他寫道:“英國人太實用了,無法在哲學上學習一種語言。”[5]
在任命威廉姆斯教授之後,威廉姆斯從一開始就宣布,印度向基督教的conversion依應該是一個目標之一東方主義者獎學金。[6]在他的書中印度教, 由...出版SPCK1877年,他預測了印度教宗教的滅亡,並呼籲基督教傳福音抵制伊斯蘭教的傳播。[6]根據索拉布·杜貝(Saurabh Dube)的說法,這項工作“被廣泛認為是將印度教一詞引入一般英語用法”[7]大衛·諾倫岑(David N. Lorenzen)引用了這本書印度和印度任務:在理論和實踐中包括印度教的巨大製度的草圖:也用於進行印度傳福音過程的一些主要機構的通知[8][9]
著作和基礎

當莫尼爾·威廉姆斯建立大學時印度研究所1883年,它既是學術重點,也提供了培訓理由印度公務員制度.[2]自1870年代初以來,莫尼爾·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計劃了這一機構。他的願景是英格蘭和印度的更好的熟人。在這個帳戶中,他支持學術研究印度文化。莫尼爾·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於1875年,1876年和1883年前往印度,通過籌款活動為自己的項目提供資金。他獲得了支持印度本土王子。 1883年威爾士王子奠基石;該建築於1896年由喬治·漢密爾頓勳爵。研究所關閉印度獨立1947年。
莫尼爾·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在關於印度教的著作中辯稱Advaita Vedanta系統最能代表吠陀理想,是印度教中的“最高救贖方法”。他認為更受歡迎的傳統業力和巴克提具有較小的精神價值。但是,他認為印度教是一個複雜的“巨大多邊形或不規則的多邊人物”,由梵語文學。他說:“對印度教的描述沒有詳盡無遺,這幾乎沒有涉及世界所知道的幾乎所有宗教和哲學觀念。”[6]
Monier-Williams編譯了梵文 - 英語詞典,基於較早的彼得堡梵語詞典,[10]該版本於1872年出版。恩斯特·萊曼(Ernst Leumann)和Carl Cappeller(SV)。[11]
榮譽
他是騎士1876年,KCIE1887年,當他採用蒙尼爾(Monier)的名字作為額外的姓氏時。他當選為美國哲學學會1886年。[12]
他還獲得了以下學術榮譽:1875年的牛津DCL榮譽DCL;lld,加爾各答,1876年;1880年,牛津巴利奧爾學院會員;榮譽博士,哥廷根,1880年代;副總統,皇家亞洲學會,1890年;牛津大學學院榮譽會員,1892年。[2]
出版作品
翻譯
Monier-Williams的翻譯包括卡利達薩的戲劇Vikramorvasi(1849)[13]和Śākuntala(1853;第二版1876年)。[14]
- 翻譯Shakuntala(1853)
- 印度文學:包括《好顧問》,《納拉》和damayanti,rámáyana和Śakoontalá
原創作品
- Sanscrit語言的基本語法:部分在羅馬角色中,根據新理論安排,特別是在古典語言中;簡單的散文提取物。添加了Manu研究所的選擇,對語法的大量參考和英文翻譯。 W. H. Allen&Company。 1846年。
- 原始論文說明了羅馬字母在印度語言中的應用歷史:由莫尼爾·威廉姆斯編輯(1859)現代重印
- 印度智慧,或印度宗教,哲學和道德教義的例子。倫敦:牛津。 1875年。
- 印度教。促進基督教知識學會。1877年。
- 現代印度和印第安人:成為一系列印象,筆記和論文。 Trübnerand Company。 1878年。
- 翻譯Shikshapatri - 主要聖經的手稿約翰·馬爾科姆爵士從......收到Swaminarayan1830年2月26日,他擔任孟買總統省長,印度帝國。目前保存在Bodleian圖書館.
- 婆羅門教和印度教(1883)
- 佛教與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聯繫,與基督教形成鮮明對比(1889)[15]
- 梵語英語詞典,ISBN0-19-864308-X。
- 梵語 - 英語詞典:在詞源和語言學上安排,特別提及認知印度 - 歐洲語言,Monier Monier-Williams,由E. Leumann,C。Cappeller等人修訂。1899年,克拉倫登出版社, 牛津
- 梵語語言的實用語法,參考歐洲的古典語言,用於使用英語學生,牛津:克拉倫登,1857年,擴大和改進了1887年的第四版
筆記
- ^牛津大學日曆1895,牛津:克拉倫登出版社,1895年,第131頁。
- ^一個bc麥克唐納1901年.
- ^老海莉伯里學院的紀念館。A.警官和公司。1894年。
- ^“評論Monier Monier-Williams爵士和其他貢獻者的老Haileybury學院紀念館”.季度評論.179:224–243。 1894年7月。
- ^一個bNirad C. Chaudhuri,學者非凡,教授教授的生活,弗里德里希·馬克斯·穆勒,P.C.,Chatto和Windus,1974年,第221–231頁。
- ^一個bcd特倫斯·托馬斯(Terence Thomas),英國人:他們的宗教信仰和實踐,1800- 1986年,Routledge,1988年,第85-88頁。
- ^Saurabh Dube(1998)。不可動搖的過去:中央印度社區中的宗教,身份和權力,1780- 1950年。紐約州新聞。 p。 232。ISBN 978-0-7914-3687-5.
- ^亞歷山大·達夫(Alexander Duff)(1839年)。印度和印度任務:在理論和實踐中包括印度教的巨大製度的草圖:也在進行印度傳福音過程中使用的一些主要機構的通知,&c。&C。 J. Johnstone。為了普及該術語。
- ^David N. Lorenzen(2006)。誰發明了印度教:歷史上的宗教論文。尤達出版社。 p。 4。ISBN 978-81-902272-6-1.
- ^卡馬拉卡蘭(Ajay)(2014年4月12日)。“聖彼得堡的傑出梵語連接”.www.rbth.com。檢索10月23日2020.
- ^布盧姆菲爾德,莫里斯(1900)。 “梵語 - 英語詞典,詞源和語言學上,特別提及認知印度 - 歐洲語言Monier Monier-Williams;E. Leumann;C. Cappeller”。美國語言學雜誌.21(3):323–327。doi:10.2307/287725.HDL:2027/MDP.39015016641824.Jstor 287725.
- ^“ APS成員歷史”.search.amphilsoc.org。檢索5月24日2021.
- ^小舒勒,蒙哥馬利(1902)。“Kālidāsa的Mālavikāgnimitra和Vikramorvaçī的書目”。美國東方社會雜誌.23:93–101。doi:10.2307/592384.Jstor 592384.
- ^小舒勒,蒙哥馬利(1901)。“çakuntalā的版本和翻譯”。美國東方社會雜誌.22:237–248。doi:10.2307/592432.Jstor 592432.
- ^“佛教與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聯繫,與基督教形成鮮明對比”.舊約學生.8(10):389–390。 1889年6月。doi:10.1086/470215.Jstor 3156561.
參考
- Katz,J。B.(2004)。“威廉姆斯,莫尼爾·莫尼爾爵士 - ”。在Katz,J。B(編輯)中。牛津民族傳記詞典(2007年10月編輯)。牛津大學出版社。doi:10.1093/ref:ODNB/18955。檢索1月31日2013.(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必需的。)
- 歸因
- 麥克唐納(Arthur Anthony)(1901)。民族傳記詞典(第一補品)。倫敦:Smith,Elder&Co。第186–187頁。 .
外部鏈接
- spokensankrit在線免費詞典
- 科隆數字梵語詞典(可搜索),Monier-Williams的梵語英語詞典
- Monier Monier-Williams爵士的傳記,Gillian Evison博士,Digital Shikshapatri
- Monier-Williams梵語 - 英語詞典,可搜索
- Monier-Williams Shikshapatri手稿,Digital Shikshapatri
- 牛津印度研究中心
- Monier-Williams梵文 - 英語詞典:dict和html版本
- Monier Monier-Williams的作品在Gutenberg項目
- Monier Monier-Williams的作品在互聯網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