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標籤

一個錄音標籤, 或者唱片公司,是或者商標音樂錄音音樂視頻,或擁有它的公司。有時,唱片公司也是出版管理此類品牌和商標的公司,協調生產,生產分配,營銷,促進和執行版權對於聲音錄製和音樂視頻,同時還進行人才偵察和發展新藝術家,維護合同與唱片藝術家及其經理一起。術語“記錄標籤”源自乙烯基記錄中心的圓形標籤,該標籤突出顯示製造商的名稱以及其他信息。[1]

在主流內音樂行業傳統上,唱片藝術家一直依靠唱片公司來擴大其消費者基礎,推銷專輯,並在流媒體服務,廣播和電視上宣傳單曲。唱片公司也提供公關人員,他們協助表演者獲得積極的媒體報導,並安排通過商店和其他媒體提供商品。

主要與獨立唱片公司

唱片公司可能很小,本地化和”獨立的”(“獨立”),或者它們可能是大型的一部分國際媒體集團,或之間的某個地方。這獨立音樂協會(AIM)將一個“主要”定義為“一家跨國公司(與該集團的公司一起)在銷售唱片或音樂視頻中擁有超過5%的世界市場。”截至2012年,只有三個標籤可以稱為“主要標籤”(通用音樂團體索尼音樂娛樂, 和華納音樂團體)。AIM估計在2014年,大滿貫賽的全球市場份額約為65-70%。[2]

主要標籤

當下

主要唱片公司一年成立總部部門我們/CA市場份額(2019年)
通用音樂團體EURONEXT AMSTERDAMUMG

1934年9月; 88年前Hilversum北荷蘭,荷蘭(公司)
紐約市紐約美國(公司)
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美國(運營)
通用音樂組標籤列表55.5%
索尼音樂1929年9月9日; 93年前紐約市紐約美國(公司)
加利福尼亞州卡爾弗市美國(運營)
索尼音樂標籤清單23.4%
華納音樂團體納斯達克WMG1958年4月6日; 64年前紐約市紐約美國(公司)
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美國(運營)
華納音樂集團標籤清單12.1%

過去的

PolyGramPolyGramUniversal Music GroupSony MusicWarner Music GroupPolyGramMCA RecordsSony BMGWarner Music GroupSony MusicWarner RecordsColumbia RecordsWarner RecordsBertelsmann Music GroupWarner RecordsEMIBertelsmann Music GroupWarner RecordsGramophone CompanyPolyGramDecca RecordsRCA RecordsAmerican Record Corporation


唱片公司通常受到企業傘組織的控制,稱為“音樂”團體“。音樂團體通常隸屬於國際集團"控股公司“通常也有非音樂部門。音樂團體控制和由音樂出版公司組成,唱片(聲音錄製)製造商,唱片發行商和唱片公司。唱片公司(製造商,分銷商和標籤)也可能構成一個“唱片組”,反過來由音樂組控制。音樂組或唱片組中的組成公司有時被銷售為該小組的“分區”。

從1929年到1998年,有六個主要唱片公司,稱為“大六大”:[3]

  1. 華納音樂團體
  2. EMI
  3. 索尼音樂(被稱為CBS記錄至1991年1月)
  4. BMG(1984年成立為RCA/Ariola International)
  5. 通用音樂團體(直到1996年被稱為MCA音樂)
  6. polygram

Polygram於1999年合併為Universal Music Group(UMG),其餘的被稱為“五大”。

2004年,索尼和BMG同意合資,並合併了錄製的音樂部門,以創建索尼BMG標籤(2008年合併後,它將更名為Sony音樂娛樂);BMG將其音樂出版部與Sony BMG分開,後來將BMG音樂出版出售給UMG。2007年,剩下的四家公司(稱為四大公司)控制了約70%的公司世界音樂市場,約80%的美國音樂市場。[4][5]

2012年,主要部門EMI由所有者單獨出售花旗集團:EMI錄製的音樂部門的大多數被吸收到UMG中;EMI音樂出版被索尼/ATV音樂出版所吸收;最後,Emi的副管維珍經典標籤被吸收到華納音樂小組(WMG)於2013年7月。[6]這留下了所謂的三大標籤。

在2020年和2021年,WMG和UMG都有他們的IPOWMG開始交易納斯達克UMG開始交易EURONEXT AMSTERDAM並只留下索尼音樂作為國際企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索尼娛樂這又由索尼集團公司)。

獨立的

通常認為不在三巨頭的唱片公司和音樂出版商被認為是獨立的獨立),即使他們是具有復雜結構的大公司。期限獨立標籤有時被用來僅指遵守公司結構和規模的獨立標準的獨立標籤,有些人將獨立標籤視為幾乎所有發布非主流音樂的標籤,而不論其公司結構如何。

獨立標籤通常被認為更適合藝術家。儘管他們的財務影響力較小,但獨立標籤通常會提供更大的藝術家特許權使用費,並通過50%的利潤共同協議(又名50-50美元的交易,並不罕見。[7]此外,獨立的標籤通常是藝術家擁有的(儘管並非總是如此),並且陳述的意圖通常是控製藝術家的產出質量。獨立標籤通常不享受“三巨頭”可用的資源,因此通常會落後於市場份額。但是,經常獨立藝術家通過錄製典型的大標籤發行的生產成本來管理回報。有時,即使銷售數字較低,他們也能夠收回初步預付款。

有時,成熟的藝術家一旦他們的唱片合同完成,便轉向了一個獨立的標籤。這通常給出了名稱識別的綜合優勢,以及對音樂的更多控制權以及更大的特許權使用費。藝術家,例如多莉·帕頓(Dolly Parton)艾米·曼(Aimee Mann)王子公敵除其他外,已經做到了。從歷史上看,以這種方式開始的公司已被重新吸收到主要標籤中(有兩個例子是美國歌手弗蘭克·西納特拉重新記錄,由華納音樂團體一段時間以來,音樂家Herb AlpertA&M記錄,現在由環球音樂集團擁有)。相似地,麥當娜麥當娜(Madonna)的小牛唱片(由麥當娜(Madonna)與她的經理和另一個伴侶一起創立)將由華納音樂(Madonna)控制剝離自己控制公司的股份。

一些獨立的標籤變得足夠成功,以至於主要唱片公司會協商合同,以分發標籤的音樂,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完全購買標籤,以至於它作為烙印或sublabel起作用。

烙印

用作商標或品牌而不是公司的標籤稱為烙印,一個用於相同概念的術語出版。有時將烙印銷售為唱片公司的“項目”,“單位”或“部門”,即使沒有與烙印相關的法律業務結構。唱片公司可以使用烙印來銷售特定的音樂類型,例如爵士樂布魯斯鄉村音樂, 或者獨立搖滾.

Sublabel

音樂收藏家經常使用該術語Sublabel引用烙印或下屬標籤公司(例如小組中的標籤公司)。例如,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第四和B'Way記錄(發音為“百老匯”)是一個商標品牌島記錄在英國和下屬分支機構,Island Records,Inc。的有限公司。在美國銷售的第4和百老匯記錄上的中心標籤通常將帶有第4和B'Way徽標,並在精美的印刷品中說:“ Island Records,Inc。公司的4&B'Way™”。收藏家討論標籤,因為品牌會說第四和B'Way是“島”或“島記錄”的Sublabel或烙印。同樣,選擇將公司和商標視為同等商標的收藏家可能會說4&b'Way是兩個Island Records,Ltd。和該公司的Sublabel,Island Records,Inc。的烙印和/或Sublabel。公司合併這發生在1989年(當島出售給Polygram)和1998年(當PolyGram與Universal合併時)。Polygram在包括水星,Island和Motown在內的Sublabels。[8]在美國和英國,但是隨著新公司的成立,對其品牌的控制多次易手,從而減少了公司作為任何Sublabels的“父母”的區別。

虛榮標籤

虛榮標籤是帶有烙印的標籤,給人以藝術家的所有權或控制的印象,但實際上代表了標準的藝術家/標籤關係。在這樣的安排中,藝術家只能控制標籤上名稱的用法,但在包裝工作中可能會享有更大的發言權。這樣的標籤的一個例子是由ABCPHOROGROM INC.在英國。一方面,藝術家Lizzie Tear(與ABC本身的合同下)出現在烙印上,但它幾乎全部致力於ABC的產品,並且仍然用於重新發行(儘管Phormogram擁有標籤上發行的所有作品的主人)。

但是,並非所有專門針對特定藝術家的標籤在起源上都是完全膚淺的。許多藝術家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創建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後來由一家大公司收購。如果是這種情況,則有時會給藝術家提供更大的自由,而直接簽名給大型標籤。有很多此類標籤的例子,例如沒有任何記錄,由特倫特·雷茲諾(Trent Reznor)九寸釘;和早晨記錄,由庫珀神廟條款,在公司收購公司購買之前已發行EPS多年RCA.

與藝術家的關係

標籤通常進入獨家記錄合同用藝術家推銷藝術家的唱片以換取特許權使用費關於錄音的售價。合同可能會延長短期或長時間,並且可能會或可能不參考特定記錄。建立,成功的藝術家往往能夠重新談判其合同,以使他們更有利,但王子1994年至1996年與華納兄弟記錄提供了一個強烈的反例[9]和一樣羅傑·麥奎因2000年7月在美國參議院委員會面前提出的主張伯德從未收到過他們最大的命中的任何特許權使用費,”坦布林先生“ 和 ”轉動!轉!,轉!”。[10]

合同要么規定藝術家將完整的錄音交付給標籤,要么使標籤與藝術家進行錄音。對於沒有錄音歷史的藝術家,該標籤經常參與選擇製作人的參與錄音棚,其他錄製的音樂家和歌曲,並可能監督錄製會議的輸出。對於已建立的藝術家來說,標籤通常較少參與錄製過程。

唱片公司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可能是一個困難的關係。許多藝術家在發行的聲音或歌曲類型上與他們的標籤發生衝突,這可能會導致藝術家的藝術品或發行前更改的標題。[11]其他藝術家也阻止了音樂發行或被擱置。[12]唱片公司通常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藝術家遵守該標籤的所需請求或更改,專輯會更好。有時,從商業角度來看,唱片公司的決定是審慎的決定,但是這些決定可能會使藝術家感到沮喪,這些藝術家覺得自己的藝術正在被這種行動減少或虛假陳述。

在其他情況下,唱片公司擱置了藝術家的專輯,無意為該藝術家晉升。[13][14]擱置的原因可能包括標籤,決定將其資源集中在其他藝術家的名冊上,[12]或經歷了重組的標籤,在其中籤署藝術家並支持藝術家的願景的人不再存在為藝術家倡導。[12][15]在極端情況下,唱片公司可以防止藝術家的音樂發行多年,同時也拒絕將藝術家從合同中釋放出來,使藝術家處於困境。[15][16]與所有權和對音樂的控制有關的唱片公司的藝術家包括泰勒斯威夫特[17]Tinashe[18]梅根你種馬[19]凱利·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20]三十秒到火星[21]剪貼畫[22]西亞拉[23]Jojo[16]米歇爾分公司[24]Kesha[25]肯伊·韋斯特[26]盧佩慘敗[27]保羅·麥卡特尼[28]約翰尼·卡什(Johnny Cash).[29]

在錄音行業的早期,錄音標籤對於任何藝術家的成功都是絕對必要的。[30]任何新藝術家或樂隊的第一個目標是盡快簽訂合同。在1940年代,1950年代和1960年代,許多藝術家非常迫切希望與唱片公司簽訂合同,以至於他們有時最終簽署了協議,他們將其唱片的權利出售給了唱片公司的永久性。娛樂律師通常由藝術家僱用來討論合同條款。

由於推進技術,例如互聯網,標籤的作用正在迅速改變,因為藝術家能夠通過在線廣播點對點文件共享例如Bittorrent和其他服務,幾乎沒有成本,但財務回報率也相當低。既定的藝術家,例如九寸釘他的職業生涯是通過主要的標籤支持發展的,宣布結束他們的主要唱片合同,理由是唱片行業與這些新趨勢的不合作性質損害了音樂家,粉絲和整個行業。[31]但是,九英寸的指甲後來返回了一個主要標籤,[32]承認他們需要主要標籤可以提供的國際營銷和促銷範圍。Radiohead還引用了類似的動機,與他們的合同結束EMI當他們的專輯時在彩虹中被以“支付您想要的“銷售模型作為在線下載,但他們也返回標籤以獲取傳統版本。[33]研究表明,唱片公司仍然控制著大多數對分銷的訪問。[34]

新標籤策略

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導致文件共享和直接面向粉絲數字發行,導致音樂銷售近年來暴跌。[35]標籤和組織不得不改變其策略以及與藝術家合作的方式。正在與藝術家進行的稱為“多重權利”或“ 360”交易的新類型的交易,[36][37]在藝術家的巡迴演出,銷售和認可。為了換取這些權利,標籤通常會給藝術家提供更高的預付款,對藝術家的發展有更多的耐心,並支付更高的CD銷售百分比。當藝術家建立並擁有忠實的粉絲群時,這360筆交易最有效。因此,現在必須對藝術家的發展更加放鬆標籤,因為長壽是這些類型的契約的關鍵。幾位藝術家,例如paramore[38]Maino, 乃至麥當娜[39][40]已經簽署了此類交易。

看看實際提供的360交易大西洋記錄藝術家顯示結構的變化。Atlantic的文件提供了傳統的現金預付款,以簽署藝術家,後者將在收回費用後獲得銷售特許權使用費。然而,隨著藝術家的第一張專輯的發行,該標籤可以選擇額外支付20萬美元,以換取所有巡迴演出,商品,代言和粉絲俱樂部費用的30%的淨收入。大西洋還將有權批准該法案的巡迴演出時間表,以及藝術家僱用的某些旅行和商品銷售員工的薪水。此外,該標籤還為藝術家提供了該唱片專輯利潤的30%(如果有的話),這比典型行業的特許權使用費有所改善。[38]

互聯網和數字標籤

現在,互聯網是獲得音樂的可行來源,Netlabels已經浮現。根據網絡標籤的理想,藝術家的音樂文件可以免費下載或以通過貝寶或其他在線支付系統。這些標籤中的一些除直接下載外還提供了硬拷貝CD。數字標籤是“ Net”標籤的最新版本。儘管“淨”標籤是作為免費站點開始的,但數字標籤代表了更多的主要唱片公司的競爭。[41]

開源標籤

新世紀帶來了現象開源或者開放式錄音標籤。這些靈感來自免費軟件開源運動和成功Linux.

出版商作為標籤

在2000年代中期,一些音樂出版公司開始從事標籤所做的工作。例如,出版商索尼/ATV音樂利用其在索尼家族中的聯繫來製作,記錄,分發和促進埃利奧特·雅敏(Elliott Yamin)首張專輯休眠的索尼擁有的烙印,而不是等待與合適的標籤的交易。[42]

眾籌的標籤

2002年,ArtistShare成立於互聯網的第一個唱片公司,該標籤是由藝術家的粉絲直接資助的。

也可以看看

參考

  1. ^“標籤(n。)”.在線詞源詞典。道格拉斯·哈珀(Douglas Harper)。檢索7月12日2021.
  2. ^“獨立音樂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日益增長的力量”.Musicindie.com。 2014年2月1日。原本的2019年2月23日。檢索3月20日2019.
  3. ^“主要唱片公司的興衰”.www.arkatechbeatz.com。檢索5月5日2021.
  4. ^“版權法,條約和建議”。 CAILENOT.org。存檔原本的2013年6月19日。檢索11月14日2013.
  5. ^喬布斯,史蒂夫(2007年2月6日)。“關於音樂的想法”.蘋果。存檔原本的2009年1月3日。
  6. ^約書亞·R·沃勒(Joshua R. Wueller),專業合併:在錄製的音樂行業中應用失敗的公司學說,7溪。J. Corp. Fin。&com。L. 589,601–04(2013)。
  7. ^麥當勞,希瑟(2019年11月20日)。“從獨立人士那裡學到的5個課程大唱片公司”.餘額.{{}}: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8. ^羅森,喬迪(2019年6月11日)。“音樂燃燒的日子”.紐約時報。檢索11月22日2022.
  9. ^紐曼,梅琳達(2016年4月28日)。“在王子的職業生涯中,掌握他的藝術命運”.廣告牌。檢索4月3日2017.{{}}: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0. ^“ CNN成績單 - 特別活動:拉爾斯·烏爾里希(Lars Ulrich),羅傑·麥奎因(Roger McGuinn)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下載音樂上的音樂”.CNN。 2000年7月11日。原本的2016年3月4日。檢索4月29日2016.
  11. ^布萊恩(Brian)(2020年1月13日)。“被迫更改專輯封面的音樂家”.grunge.com。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2. ^一個bc紮法爾,艾林(2013年5月13日)。“當標籤不會發行您的專輯時的感覺”.BuzzFeed。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3. ^瓊斯,瑞安(2021年8月11日)。"“我沒有信心,沒有錢”:流行歌手被主要標籤陷入困境”.守護者。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4. ^“ Tinashe的錄音室會議故事展示了音樂界的殘酷無情”.Uproxx。 2017年1月9日。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5. ^一個b“對於那些唱片公司不會發行音樂的音樂家來說,這是什麼感覺?”.昏昏欲睡。 2021年7月7日。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6. ^一個b“ Jojo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與她的標籤作戰並贏得了勝利。這就是她所學的,用自己的話說”.禿鷹。 2015年11月2日。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7. ^雪莉·哈珀林(Halperin)(2020年11月16日)。“踏板車布勞恩(Braun)出售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種類。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8. ^Furdyk,布倫特(2019年7月19日)。“ Tinashe透露她'解雇了'她的團隊,指控以前的唱片公司“破壞了她”.等加拿大。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19. ^“為什麼梅根·你種馬要起訴她的唱片公司?”.。 2020年3月6日。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20. ^Du Lac,J。Freedom(2007年6月26日)。"“我的十二月”:凱利·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獨自罷工”.華盛頓郵報.ISSN 0190-8286。檢索9月3日2021.
  21. ^克雷普斯,丹尼爾(2008年8月18日)。“維爾京/埃米·蘇30秒鐘到火星,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回戰”.滾石。存檔原本的2018年9月4日。檢索到2021年9月3日。
  22. ^希拉里克羅斯利(2007年10月29日)。“剪貼柱在Jive結束了動蕩的任期”.路透社。檢索9月3日2021.
  23. ^“ Ciara:'我祈禱我的標籤會釋放我'".守護者。 2011年2月16日。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24. ^“經過多年的記錄標籤障礙,米歇爾分公司可以告訴你她現在很開心”.粘貼雜誌。 2017年3月23日。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25. ^洛克特,迪;戈登,阿曼達;詹妮弗(詹妮弗(Jennifer)(2021年4月23日)。“ Kesha與Luke博士的鬥爭的完整歷史”.禿鷹。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26. ^Jones,Jiggy(2020年9月16日)。“坎耶·韋斯特(Kanye West)說,環球音樂集團拒絕告訴他大師的成本”.來源。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27. ^Cowen,Trace William(2019年2月11日)。“盧佩·菲亞斯科(Lupe Fiasco)爆炸了大西洋和萊爾·科恩(Lyor Cohen),稱音樂biz在暴民卡特爾附近該死”".複雜的。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28. ^哈德遜,約翰(2010年5月18日)。“保羅·麥卡特尼vs. emi”.大西洋組織。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29. ^公園,安德里亞(2016年2月25日)。“音樂家訴唱片公司:14個著名仇恨”.CBS新聞。檢索9月3日2021.{{}}: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30. ^Bielas,Ilan(2013)。“唱片公司的興衰”.CMC高級論文(703)。檢索9月3日2021.
  31. ^“九英寸指甲=獨立”.Sputnikmusic。 2007年10月8日。檢索4月29日2016.{{}}: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32. ^“ Trent Reznor在九英寸指甲上的哥倫比亞簽名:'我不是主要唱片公司的辯護律師'".旋轉。 2013年8月19日。檢索4月29日2016.{{}}: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33. ^“ Radiohead Sign'常規'記錄交易”.NME。 2007年10月31日。檢索4月29日2016.{{}}: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34. ^Arditi,David(2014)。“ iTunes:打破障礙和建築牆”(PDF).流行音樂與社會.37(4):408–424。doi10.1080/0300766.2013.810849.HDL10106/27052.S2CID 191563044.
  35. ^秘密,阿德里安(2013年4月25日)。“十年的iTunes單打殺死了音樂產業”.CNN業務。檢索4月29日2016.{{}}: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36. ^科爾,湯姆(2010年11月24日)。“你問,我們回答:360交易到底是什麼?”.美國國家公共電台.{{}}: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37. ^“音樂背後:當藝術家被標籤綁架時”.守護者。 2010年4月15日。{{}}: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38. ^一個b利茲,傑夫(2007年11月11日)。“新交易:樂隊作為品牌”.紐約時報.ISSN 0362-4331.
  39. ^莫羅,約旦(2020年8月8日)。“麥當娜在與Interscope Records長達十年的交易後是自由球員”.種類.{{}}: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40. ^Adegoke,Yinka(2007年10月11日)。“麥當娜的舉動顯示音樂行業的360模型”.路透社.
  41. ^Suhr,Cecilia(2011年11月)。“了解主流與獨立力量之間的霸權鬥爭:社交媒體時代的音樂行業和音樂家”。國際技術,知識與社會雜誌.7(6):123–136。doi10.18848/1832-3669/CGP/V07I06/56248.
  42. ^巴特勒,蘇珊(2007年3月31日)。“發布者=標籤?”.廣告牌。 p。 22。{{}}:CS1維護:url-status(鏈接)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