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ekṣā

翻譯
Upekkha
英語寧靜
梵文उपेक्षा
iastupekṣā
帕利upekkhā
緬甸ဥပေက္ခာ
MLCTʔṵ pjɪʔ kʰà
中國人
拼音shě
日本人
rōmajisha
高棉ឧបេក្ខា
Ungegnŭbékkha
僧伽羅උපේක්ෂාව
upēkṣāva
泰國อุเบกขา
RTGSupekkhaa
越南人xả
佛教詞彙表

Upekṣā梵文:उपेकउपेक;帕利Upekkhā) 是個佛教徒的概念寧靜。作為之一梵天-Viharas,美德領域”(Pāli:Brahmaloka),它是有益健康的之一(kuśala心理因素cetasika)在佛教道路上耕種Nirvāna通過實踐jhāna.

巴利文學

許多段落帕利佳能和後期評論確認Upekkha作為精神發展的重要方面。這是四個崇高州之一(婆羅門),淨化能夠抵消的精神狀態de污慾望,厭惡和無知。作為一個婆羅門,它也是四十個傳統識別的主題之一佛教冥想Kammatthana)。在裡面Theravada十個清單帕拉米(完美),Upekkha是最後的確定菩薩練習和啟蒙的七個因素Bojjhanga),它是發展的最終特徵。

來練習Upekkha面對生命的八個人,是堅定不移或保持中立八個世俗的風或者八個世俗的條件:損失和收穫,糾正和虐待,讚美和譴責以及悲傷和幸福(Attha Loka Dhamma).[1]

的“極端敵人”Upekkha貪婪和怨恨,或者是明顯的反對派。“近敵人”(表面上類似的質量Upekkha但是哪個巧妙地反對它),是冷漠或冷漠.[2]

在冥想的發展中專注Upekkha出現是材料吸收的典型因素,存在於第三和第四賈納狀態:

桌子:rūpaJhāna
Cetasika
(心理因素)
第一的
jhāna
第二
jhāna
第三
jhāna
第四
jhāna
卡瑪/ Akusala Dhamma
(感性 /不熟練的品質)
僻靜
撤銷
沒有發生沒有發生沒有發生
pīti
(被提)
隔離出生;
瀰漫著身體
薩馬迪 - 出生;
瀰漫著身體
淡去
(以及遇險)
沒有發生
蘇卡
(非敏感)
遍地
身體

(沒有愉悅和痛苦)
維塔卡
(“應用思想”)
伴隨
jhāna
意識統一
沒有Vitakka和Vicāra
沒有發生沒有發生
維卡拉
(“持續思想”)
Upekkhāsatipārisuddhi沒有發生內部信心平等
正念
純度
平等和正念
資料來源:[3][4][5]

當代博覽會

美國人佛教徒Bhikkhu Bodhi寫道:

“ Upekkha的真正含義是平等的,不是漠不關心從對他人的不關心的意義上。作為一種精神上的美德,Upekkha意味著面對世俗財富的波動。這是偶數頭腦,不可動搖自由心態,一種內在的平衡狀態,無法因收益和失落,榮譽和羞辱,讚美和責備,愉悅和痛苦而感到沮喪。Upekkha是擺脫自我參考的所有點的自由;這只是對自我自我的要求無動於衷,因為它渴望享樂和地位,而不是對人類同胞的福祉。真正的平等是佛教文本稱之為“神聖的住所':無限慈愛同情利他的喜悅和equanimity。最後一個不會覆蓋並否定前三個,而是完美並完善了它們。”[6]

也可以看看

參考

  1. ^Thera,Piy​​adassi(2013年11月30日)[2005]。“啟蒙的七個因素”.獲得洞察力。巴雷佛教研究中心。檢索2013-10-07.
  2. ^Buddhaghosa,Bhadantácariya(2010)[1956]。Vishudimagga:淨化道路(PDF)。Bhikkhuñãṇamoli(第4版)翻譯。第2.101節。[需要頁面]
  3. ^Bodhi,Bhikku(2005)。用佛陀的話。薩默維爾:智慧出版物。pp。296–8(sn28:1-9)。ISBN 978-0-86171-491-9.
  4. ^“SuttantapiñakeAïguttaranikàyo§5.1.3.8”.Mettanet-Lanka(在帕利)。存檔原本的在2007-11-05。檢索2007-06-06.
  5. ^Bhikku,Thanissaro(1997)。“ Samadhanga Sutta:濃度因素(AN 5.28)”.獲得洞察力。檢索2007-06-06.
  6. ^Bodhi,Bhikkhu(2010年6月5日)[1998]。“邁向理解的門檻”.獲得洞察力。巴雷佛教研究中心。檢索2013-10-07.